爱心和责任并行2014年9月10日的早晨,当我走进校门时,一个小男孩快步如飞地走到我跟前,手拿一支玫瑰花,大声说:“王老师,祝你节日快乐!”我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这个男孩就一溜烟跑掉了。望着他远去的身影,我的眼眶湿润了,往事一下子涌上心头。班上有个男生叫肖勇。今年刚接这个班时,他敞胸露怀,浑身的衣服脏兮兮的;上课无精打采,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甚至搞小动作,影响别人学习;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肖勇今天打架了;肖勇没做清洁;肖勇没交作业……”每次听到这些话,我满脑子就是一个词:“烦”。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学生。他开始是一副似听非听的样子,尽管我面带微笑,充满激情,可他连看也不看一眼。此情此景,我的心都凉了,真想放弃他。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我坚信没有融不化的冰,没有改变不了的学生,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让他改变对我的看法的,是在开学一周后,当我走进教室,他扒在课桌上,别的同学都端端正正坐着,迎接老师的到来。刚放下书,班长汇报:“叫他坐好,他偏不坐好,还说他不舒服,刚才还玩的蛮好哩。”教室里空气紧张极了,我轻轻走到他身边,一边关切地问他:“你怎么了,哪不舒服?”一边用手摸他的额头,感觉他好象发烧了。我急忙跟他父亲联系,并把他带到办公室倒开水给他喝,让他别害怕。同时告诉全班同学,他病了。就这样,他开始信任我了。在不断的交流与沟通中,我了解到:他父亲平时忙于生计,(父母离异他跟他爸爸一起生活)很少关心他。见到儿子有不好的表现,开口就骂,动手就打,久而久之,孩子在父母那里找不到自信,在家得不到温暖,父亲在孩子那里找不到威信。在同学心中,他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学生,谁都不喜欢他,谁都不愿和他交朋友。为了进一步了解他个性形成的原因,我利用周末上门家访,得知他父亲对孩子缺乏管教,他们对儿子在校表现一点都不关心,不问不闻,采取放弃态度。临走前我诚恳地请求他们,别放弃孩子,多关心孩子,哪怕帮孩子买一个本子!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也许是我的诚心打动了他的父亲,也许是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失职,经过沟通,父亲决定以后多关注孩子。为了能帮他按时完成作业,经过我多次苦口婆心地交谈,最后我们约定,每天中午、下午放学后,他到我办公室坐在我身边完成作业。就这样,在我的努力和坚持下,一个几年来几乎从来不能完成家庭作业的“坏”孩子,终于可以做完他的作业了!尽管他的字不是那么漂亮,尽管本子上贴满改正纸!在班会课上,我表扬了他,还发给他一份精美的奖品。当他双手捧着这份奖品时,我第一次看见他笑了,笑得很开心。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还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叶楚君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此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这个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她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叶楚君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在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开始发生了变化:各科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了,上课能遵守纪律了,同学们甚至还选他当了值日生。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一个考试从来没有及过格的他,数学取得了68分,语文达到了82分。为了鼓励他,我奖给他一个日记本。奖1品虽小,但我看得出,那一刻,肖勇的眼眶湿润了。第二学期,他的学习更努力了,在班上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常常能看到他的身影。每当他取得进步时,我从来不忘给他忙于生意的父母打电话报喜,让他们也为自己的孩子骄傲!一年之后的今天,无论是在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