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古代春节的过年食俗VIP免费

中国古代春节的过年食俗_第1页
1/8
中国古代春节的过年食俗_第2页
2/8
中国古代春节的过年食俗_第3页
3/8
中国古代春节的过年食俗发布:2013-2-1009:22|编辑:Bestet|来源:北晚新视觉网今天是农历癸巳蛇年的第一天,也就是俗话说的“大年初一”。在中国古代,无论生活富庶还是物质匮乏的时候,对于过年时的“吃”都是格外在意,怎么吃和吃什么都很有讲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过年食俗。鸡——古人眼里过年位居第一的吉祥菜肴魏晋时期初一杀鸡图“吉”利“禳恶气”中国目前过年食俗,基本都是在魏晋南北朝时形成或出现雏形的。如今人们过年时必吃鸡,便是受魏晋人过新年习俗的影响。一直到今天,人们都把鸡放在节日食品首位,年节供应品顺次称为“鸡鱼肉蛋”。古人过年喜欢讨吉利,鸡正符合这种消费心理。鸡谐音“吉”,过新年时烧只鸡,图的就是这个“吉”字,而且最好烧一只全鸡--整个吉祥。广东人、香港人过年时则喜欢吃鸡翅,或许与人们将鸡说成凤凰有关,取“凤凰展翅”寓意,在新的一年里大展鸿图。但魏晋人新年杀鸡,首先想到的并不是现代人的吃,而是另有用意。秦汉时期,正月初一人们是不会杀鸡的,因为这一天是传统说法中的“鸡日”。但到了魏晋时期,人们的节日观念发生变化,按照五行的观点来说,正月土气萌动,草木生长,而鸡则以五谷为食,羊则喜啮百草,故而魏晋时过新年时一改以往,既杀鸡,又宰羊,以利农作物的生长。魏晋人正月初一杀鸡还有“禳恶气”的考虑。《晋书•礼志上》记载,曹叡(三国魏明帝)当皇帝时大兴禳礼,所谓“禳礼”,就是在今人看来是迷信活动的祈祷消除灾殃。曾被曹丕称为“假子”、擅玄学的何晏,当时提议用鸡供禳衅之类的祭祀,于是出现了“磔鸡于宫及百寺之门,以禳恶气”的现象,即把鸡杀死悬挂在门上,以禳除恶气,镇守平安,由此了形成了那个时代正月初一杀鸡的风俗。魏晋人迷信正月初一杀鸡能辟邪,可能与上古时的一个说传说有关。传唐尧时代,祗支国进贡一只重明鸟,眼似鸡,鸣声如凤,展翅一飞,能搏击猛兽、恶鬼,各路妖魔鬼怪均惧而避之,不敢再祸害民间,后人于是便把鸡看成可以替代重明鸟禳灾的牲畜。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朝人还喜欢在正月初一吃生鸡蛋。《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初一,“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芽饧,下五辛盘,进敷淤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荆楚岁时记》为南北朝时梁人宗懔所撰,记载的就是时人过年的食俗。南朝人吃生鸡蛋可不是取“元旦”之意,而是出于强身健体的目的。时人认为,喝生鸡蛋可清热降火、防治瘟病。“五辛盘”——古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道凉菜隋唐时期“正月之节食五辛以辟疠气”到隋唐时代,魏晋时期形成的过年食俗被进一步强化。《荆楚岁时记》提到的南朝人过新年餐桌上的常见的“椒柏酒”、“屠苏酒”、“五辛盘”,均为隋唐人所接受,并发杨光大,特别是“五辛盘”这道菜,在中唐以前,时人过新年时必吃。所谓“五辛盘”,就是将大蒜、小葱、韭菜、芸苔、胡荽等五种香辛蔬菜,装在一个盘里子食用,有点像今天过年餐桌上的素菜冷拼盘。这个拼盘的营养价值,全在于其保健作用。唐代名医孙思邈在《食忌》中说,“正月之节,食五辛以辟疠气。”他在《养生诀》中也称,“元旦取五辛食之,令人开五脏,去伏热。”过年时,正值寒尽春来的时节,气温仍较低,人们极容易患感冒生病,而这五种蔬菜都有疏通脏气、发散表汗的功效,能起到预防时疫流感的作用。所以,正月初一吃五辛盘在隋唐时特别流行,是少不了的一道冷菜。魏晋时吃五辛盘一般放在正月初一的早晨,即晋周处的《风土记》中所谓,“当迎晨啖五辛菜,以助发五藏气而求福之中。”唐代是不是一早上吃,似乎尚无记载。中唐以后,又流行起了“春盘”。春盘又称春饼,是在五辛盘的基础上变化出来的,在五辛之外又增加了一些时令蔬菜,汇为一盘。之所以称“春盘”,是取其生发迎春之义。《关中记》记载,“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从这段文字中透露出的制作方法来看,如今同样盛行的炸春卷或源于春盘。不过春盘不是在正月初一食用,是立春日的必食。杜甫《立春》诗:“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记述的就是这种立春食俗。可以说,五辛盘是中国古人过年时必不可少的一道冷菜,明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古代春节的过年食俗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