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执教:郑素迎2/21听琴声悠悠是何人在黄昏后身背著琵琶沿街走背著琵琶沿街走2/213/21阵阵秋风吹动著他的青衫袖淡淡的月光石板路上人影瘦步履遥遥出巷口弯转又上小桥头3/214/21四野寂静灯火微茫隐花楼操琴的人试问知音何处有一声低吟一回首只见月照芦荻洲只见月照芦荻洲4/215/21琴音绕丛林琴心在颤抖声声犹如松风吼又似泉水淙淙流又似泉水淙淙流5/21二泉映月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执教:郑素迎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深沉的叹息,伤心地哭泣,激愤地倾诉,倔强地呐喊……想起了想到了师父说过的话,自己坎坷的经历,精读第四自然段听到了饱经风霜:饱,充分。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8/219/21你现在听到的是阿炳历史原声录音……《二泉映月》10/211893年9月19日,著名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在无锡出生。一曲《二泉映月》不仅让中国也让世界认识和记住了阿炳(华彦钧)的名字.11/21这位饱经沧桑的艺人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六首乐曲成了绝唱。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阿炳没有被人们所忘记,他的名字已经由无锡传到了北京,传遍了全国,走向了世界。12/2112/2113/21阿炳是这位艺人的乳名,他的姓名“华彦钧”(1893-1950),是江苏省无锡东亭人,是当地“雷尊殿”一位道士——华清和的儿子。华清和擅长演奏二胡、三弦、琵琶等乐器;其中,以琵琶演奏最为精通。华彦钧4岁丧母,随父亲在道观里学习音乐演奏;20岁时,父亲患病去世;21岁时患了眼病,35岁双目失明;因社会动乱、生活无着,道产卖空,他无法再做道士,只得流落街头,以卖艺为生,饱受了人间的艰辛和苦难。14/21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你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说一说品读第五自然段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耀清泉的月光……起初,琴声,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委婉连绵在在在随着旋律的,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对命运的抗争,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升腾跌宕表达出抒发了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那美丽富饶的家乡,那惠山的清泉。那耀清泉的月光……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他爱他爱他爱他爱20/2120/21想一想此刻你最想对阿炳说些什么?听配乐朗诵,想象文字所描绘的情景。(小声跟读)阿炳作品二胡作品:《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作品:《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