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1.学习注意事项:1)兴趣是前提,理解是关键。把学习当成快乐2)看图、填图、绘图、忆图,图不离”手”3)不急不虚伪:踏实、诚实,过程决定成败4)勤学勤问勤反思:提倡好问,备有错题集5)用好资料,扣紧教材;紧跟老师,主动学习6)理论结合实际。生活经历、阅历都是知识2.一轮复习计划:1)复习次序:区域地理(含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2)学习环节:(1)回归教材(夯基础):预习自习(2)联动突破:教师重点讲解(3)技能强化:有选择地讲练(4)巩固提升:课后练习,老师批阅(5)全真模拟:考练欢乐成功!祝福2014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A自然地理景观图:要看懂,见过更好考察太阳能的分布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径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A.春、秋分日P=0B.夏至日P>0C.全年日P<1D.冬至日P>1CD结合实际,可用排除法考察太阳高度:注意知识迁移,运用其它学科手段解决地理问题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读图2,完成4-6题。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DBB人文地理区域图:考察交通线路选线、影响及聚落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学科网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A自然地理文字表格:仔细看题,提取有用信息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DD仔细看懂题,提取有用信息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3,完成10-11题。10.图4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A.①B.②C.③D.④11.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AC人文地理需要简单计算统计图:人口增长添画辅助线,阅读统计图36.(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2分)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2分)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分)(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分)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2分)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分)36.(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