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初三语文组赵静现代教育技术是人类教育史上产生的第四次革命,它正在以令人始料未及的速度渗透到教育领域。这一新技术在呈现教学内容,创没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诸多的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多媒体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欧洲教育家德可乐利认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闸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在《三峡》一课中,作者用浓重的笔墨描绘了三峡奇丽的风景,然而对于没有旅游经历的孩子来说,这种景色在他们的脑海中显得非常空洞,我借助图像让孩子们对三峡美在山水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这样再通过文章的讲解就对课文中描绘的山、水的特点有了很好的把握。如《观潮》一课,作者在课文第一自然段描写潮水不断壮大的样子及潮的响声尤为精彩,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玉城雪岭,铺天盖地的奔涌而来,那声音如雷霆万钧。我在教学中,就借助投影和录像,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强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更加兴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以后,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提高,则必然使学习过程趣味盎然,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二、突破教学重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就像靶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语文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使学生注意、看懂、听清和记住当前的信息,而要防止抑制他们想象甚至取消其思维活动的情形出现。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精心确定思维启发点,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捕捉多媒体的最佳使用时机,实现媒体与目标的统一性、协调性、突出性,才能达到解决重、难点的目的。例如:《斑羚飞渡》一课是用动物界中牺牲小我保全大家的情感,对孩子们进行情感教育,我们在讲这一课时,过去总是拘泥于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教师的讲述对于生活经验和阅历都很肤浅的孩子们来说,要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过去在教学中经常出现老师在讲台上情不能己,孩子们满脸茫然的情景。现在,我们在上这堂课时,可以通过动画视频来重现斑羚飞渡的动人场景,为学生和作品中的主人公情感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这样一来。最大限度的发挥了现代媒体的生动、形象和感染力强等长处,给学生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学生能够通过媒体的形式,以最快的速度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在教学《黄河颂》这一首诗时,学生对于诗词的精炼的词句可能很难达到理解透彻的程度,虽然教材中配有插图,但是静态的图片又怎么能够将母亲河的气势描述得呼之欲出呢?这时,我们不妨使用多媒体教学来演绎这首精彩的诗。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黄河的大气、浩气和生气,在看黄河汹涌东流的同时,配以荡气回肠的吟诵,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那么诗人要表达的意思不言而喻了。三、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思维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开放的视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方式,在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后,经常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