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习作做到有话可写作文指导“学生写作文难,教师教作文更难”,这是语文老师在长期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共识。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也深深感受到作文教学的“难”。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我认为如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就会让你的学生爱上作文,让他们有话可写。一、上好口语交际课,为作文奠基。“口语交际”是低年级教学中应重视一个问题。很多老师认为:口语交际又不考试,管它干吗?有的老师即使上了口语交际,也只是走走过场而已,根本没有认真对待。殊不知,口语交际对学生将来的写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父母都知道孩子几个月大时就要教他说话,虽然只是简单的口语,但也得说清楚这便是最初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是表达能力。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则更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果一个人说都不会,又如何谈写呢?因此,从一年级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将会对他们以后的写作起到很好的奠基作用,即“会说才会写”。二、上好作文入门课,为写作文培养兴趣。第一次上作文课,大多数是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心情都是不一样的,有的紧张,有的高兴,还有的孩子说自己没有心情。那么我们就要充分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状况,从心底来来和孩子们进行交流。“为什么紧张?”“为什么高兴?”“又为什么没有心情?”……让他们用语言表述出来,以彻底消除他们的紧张感,让孩子们没心情来有心情走!许多孩子们在第一堂作文课上一定会问老师,什么是作文?作为老师,我们要尽量把作文的概念简单化。“耳闻、目睹、心想”,用笔来说出你想说的话,这就是作文。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让孩子们每天到校后,用几句话说说上学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想。通过这样经常性的练习,孩子们逐渐变得爱看,爱想,爱说了。当孩子学会从生活中取材,并让他为之感动时,他们才能说好,将来也才能写好。所以我们的第一堂作文课,决不能让学生觉得作文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让学生们从现在开始,从“大胆、简单地说”开始!有位伟大的科学家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有人说兴趣是步入创造大门的台阶,这无不都是说明兴趣的重要。当孩子们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入迷,思维才会积极开展。三、在活动中作文,让学生乐起来。要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写作,就得使写作成为学生快乐的活动。“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情动而辞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啥就写啥,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学生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感到“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他们的写作热情便会迸发出来,不可遏止。传统的作文教学造就了许多大文豪、大作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存在的弊端也日益显现:(1)把学生的实践活动放在作文教学之外,认为学生的实践活动不是作文教学的任务,缺乏指导。因此,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参与无意识,对事物的认识缺乏方法,认识片面、肤浅。(2)由于实践与写作的时间间隔长,容易遗忘。(3)教学过于死板,难以激活学生的生活记忆。(4)从立意到选材等框框太多,使学生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使“实践、认识、表达”的通路受阻,结果是作文与生活脱节,缺乏真情实感,陈式化。学生对习作的态度扭曲,表现为厌恶,甚至恐惧。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把当前活动课程的教学理念全面引入到作文教学中,努力践行“活动化作文教学”的思想,正是顺应了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天性。我们的教学实践也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四、读中练写,学会写作方法。从一年级开始,阅读和作文教学同时起步。一年级从写句子开始逐步到写一段话,可以先用拼音或拼音夹汉字写;二年级学习写短文,逐步从汉字夹拼音写过渡到用汉字写;三年级及以后进行作文训练,提高表达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方法。如在学习了《自己做》一课后,我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在家干过什么,你还能干什么再把自己说的写下来,可以用汉字加拼音内写一句话;在学习《金色的脚印》课文后,用通俗的语言告诉学生,把这些小故事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事物物用文字写下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把自己身边的小故事告诉大家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