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孝礼,弘扬民族文化通河县教育科研所朱静红礼,治国之本,施教之根基,做为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德才,德其为先,足见其倍受重视,而当前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碰撞尤为激烈,传承并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更是教育工作者的重任,为此我校在2009年县教育科研所申请“十一·五”规划办科研课题,开发以弘扬“孝道”为主旨的“孝心教育”课题研究,针对当前农村学校以“升学”为宗旨,而忽视对学生品德培养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研究,寻找育人之道及塑造良好品德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以打造我校独特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以打造我校独特的办学特色,为上级学校输送更多更好的品学兼优的学生。改善农村学生思想教育的现状使农村教育事业得以振兴。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是本次课题研究得以顺利施实的重要因素课题开发之初学校领导便亲自挂帅,于洪斌校长亲身参与,并担任本课题开发领导小组的组长,同时参与研究,并担任相应的课程,同时从人力、资金、时间、工作安排等方面,为课题组提供扶持,大开绿灯,并组织了强有力的研究人员参与课题开发,科研领导亲自主抓,班主任全员参与,全校语文教师全部上阵,教科研骨干极积工作,形成了阵容强大,力量雄厚的科研队伍,为本次科研的成功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开题动员会上,于校长严明了课题组的工作规章和工作态度务求于实践中调查研究,得出真实,科学的数据与信息,从而总结寻找出切合农村实际和本校实际情况的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使课题开发真正的服务于农村教育,从而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本着严谨的工作态度,科学求真的实践思想,努力把此课题的开发与研究做实做稳,求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二、加强培训,促进研究提高科研人员自身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是搞好课题研发的必要保证,开题之始,便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培训,以提高科研组的整体素质,学习了科研方法,开题报告,实施方案等文字材料的撰写,各种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与调查报告的方法及撰写,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座谈、讨论、研究科研的具体实施方法、步骤,为科研献计献策,又利用网络,学习相关的著作、文章以丰富见闻,拓展思路。在课题开发的准备阶段,集思广义,博采众长,共同开发了校本教材《弟子规》讲解,《劝孝歌》与《增广贤文》释义等一系列关于“孝悌”与做人的传统篇章,发掘其精髓,剔除其流弊,以弘扬“孝”、“礼”为课题实践课,提供了教学辅助手段,也使学生的学习有书本可依,使教育令人信服,使学生得以重视,使科研有所依托。三、方案缜密,计划详尽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将整个研究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题阶段。在准备阶段,除做好必要的组织、规章等工作之外,特别重视科研人员的学习培训,开题报告,实施方案的撰写,同时做好实践前的必要的调查研究工作,并相应地撰写好调查分析报告,实施阶段,做好详尽的方案与计划,实验的班级、学生,所使用的教材、研究的步骤、方法手段、跟踪记录,阶段性的评价总结,调整改进的方案等也都做了具体的安排,本着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的严肃的科研态度,认真执行所制定的研究工作计划与方案,以便求得真实、客观、科学、有效的研究成果。在结题阶段,回顾前期的工作,记录科研信息、数据,做客观科学的分析与评价,形成成果经验,并撰写好结题报告,同时各阶段都制定了工作计划,相应的撰写好各阶段的总结。四、协同合作,信息互享做为一个集体,协同合作,信息互享是十分重要的,在科研小组成立之始,于校长就强调了这一点,资料及信息共享,是节省时间,提高科研效率的重要因素,同时集思广义,才能汇集更多的智慧,使本次科研取得列大的成效。在课题研究开发中,县课题规划办,考虑到课题的影响对学生的现实教育意义,鼓励搞好科研协作体的建立,为此三站中学与三站中心校组织了科研协作体,大力支持本课题组的工作,在全乡中小学全面开展了“孝心教育”的教科研活动,使覆盖面更大,研究信息数据更科学、更客观、更准确,有效地促进了此课题的顺利实施,使这次科研具有了更大的影响力,促进带动了全乡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