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3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邓稼先的光辉一生.doc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4他们是同乡同学情同手足的好朋友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载5给下面的字注音鲜为人知元勋瘁奠孺聘垠萦啸颤抖摄殷红xiǎnxūncuìdiànrúpìnyínyíngxiàochànshèyān6词语积累1、宰割(zǎigē):比喻压迫、侵略、剥削。2、筹划(chóuhuà):想办法、筹措。3、彷徨(pánghuáng):忧郁不决。4、仰慕(yǎngmù):敬仰思慕。5、可歌可泣(kěgēkěqì):使人非常感动。6、鲜为人知(xiǎnwéirénzhī):很少有人知道。7、当之无愧(dāngzhīwúkuì):承当起某种荣誉和称号。.7词语积累8、锋芒毕露(fēngmángbīlù):锐气才干全露出来。9、家喻户晓(jiāyùhù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10、妇孺皆知(fùrújiézhī):人人都知道。11、马革裹尸(mǎgéguǒshī):指军人占死沙场。12、鞠躬尽瘁(jūgōngjìncuì):奉献全部精力。13、死而后已(sǐérhòuyǐ):直到死为止。8可歌可泣鲜为人知妇孺皆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家喻户晓截然不同锋芒毕露知人之明层出不穷马革裹尸91967年6月17日在新疆罗布泊,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101、说说文章哪部分直接表达对邓稼先深情和评价?2、你们认为总写邓稼先伟大之处是哪句话?说说你对它的理解。人物评说作者写了邓稼先的哪些事情?分别表现了邓稼先什么样的品质?2.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1.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人物评说3.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4.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5.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级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没有私心诚真坦白从不骄人最高奉献人物评说6.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7.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人物评说15归纳:邓稼先是一位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有胆有识,身先士卒,对祖国、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1.文中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2.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对比着写他们?3.你如何理解“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两句话的含义?4.为什么文中对邓稼先在“两弹”研制上的贡献没有详写?5.文章第六部分为什么引用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书信中的对话?精读品析精读品析1.文中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精读品析2.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对比着写他们?邓稼先是一个不引人注目的人,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傲,“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息,而奥本海默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更能鲜明的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和奉献精神。自然而然的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精读品析193.为什么说“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