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周清测试题班别姓名______________一、知识梳理。(一)、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________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________。589年,隋文帝灭掉________,统一全国。隋文帝巩固统治: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________和________制度;加强________,提高行政效率。2、隋朝大运河:为了加强________,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大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北抵________,南至________,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________多千米。3、隋朝的灭亡:隋朝的第二个皇帝____________统治残暴,导致了大规模的_____________。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唐朝建立时间___________年。建立者:_____________。都城:___________。统治期间,________比较清明,________得到进一步发展,_______增强,________昌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2、女皇武则天:她在位期间,得以持续发展,持续增长,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3、“开元盛世”:________在位期间,_______稳定,_______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_______,进入了_________时期,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_”。二、选择题。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人是()A.杨广B.杨坚C.刘邦D.杨勇2隋朝建立后,都城定在()A.长安B.洛阳C.江都D.涿郡3.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中心是在()A.长安B.江都C.余杭D.洛阳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南水北调C.加强了南北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5.隋朝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6.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反映出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作用是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B.方便了隋炀帝南巡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加强了北部的边防7.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时期。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8.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开创于唐初,废除于清末B.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C.毫无公平、公正性可言D.看重门第,不利于选拔人才9.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因为它①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②有利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③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④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10.唐太宗曾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使他实现这一愿望的主要工具是()A.举荐制B.九品中正制C.分封赏赐有功之人D.科举制11.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表明他()A.重视发展生产B.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善于用人D.提倡节俭12.“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谦听则明,偏信则暗。’上曰:‘善!’”材料中“上”指的是()A.唐太宗B.隋文帝C.武则天D.唐高宗13.他在位时开创科举、开凿运河,造福后世。他好大喜功、不惜民力,结果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这里说的“他”是()A.秦始皇B.汉武帝C.汉献帝D.隋炀帝14.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A.武则天B.杨坚C.李世民D.慈禧15.武则天称帝时,改国号为()A.隋B.周C.唐D.宋16.“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人物是()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17.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人口增长,在谁统治时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A.武则天B.唐太宗C.唐玄宗D.唐高宗18.“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包括()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重视人才的选拨和任用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9.结束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使中国再次实现统一的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