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单元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案(新课标人教版)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和发射时间,并能分析其成功研制的意义,了解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根据数字资料分析“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价值,掌握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技能。了解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2019年实用范文,经过数月的搜集为你献上,谢谢浏览奋斗的创业历程中,体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的含义,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同学们,今天谈到科学技术成就,大家会联想到信息化、数字化等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会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因为当时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这些顶尖技术。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美国的“核讹诈”,毛主席提出,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我们的原子弹。可想而知,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多么险峻!为此我们实现了“两弹一星”的梦想。图片反映的就是“两弹一星”,当然,“两弹一星”还有另外一个版本2019年实用范文,经过数月的搜集为你献上,谢谢浏览就是核弹、导弹和卫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图片展示:钱学森和邓稼先.教师提问:两位科学家对我国哪一方面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提示:国防科技。.学生分组找出: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防科技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提示:1964年10月,我国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实验成功;1967年,我国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教师提问:新中国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研制出“两弹一星”的,这与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的奋斗是离不开的,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哪些精神呢?2019年实用范文,经过数月的搜集为你献上,谢谢浏览提示:艰苦奋斗、爱国敬业、甘于奉献,严谨细致,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等。.引导学生回答:取得这些成就的历史意义。提示: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图片展示:杨利伟走出神舟五号.请同学们看课本,说说:改革开放后在航天上取得的成就。提示: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实验;XX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XX年9月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目标导学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图片展示:袁隆平屠呦呦.教师简要介绍:袁隆平和屠呦呦的科研经历。.提出问题:袁隆平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社2019年实用范文,经过数月的搜集为你献上,谢谢浏览会意义?提示: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教师指出:为此袁隆平成为获得我国个特等发明奖的人;他还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教师提问: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有什么医学价值?提示: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教师指出:XX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目标导学三:文化事业的发展.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94页“文化事业的发展”的内容,回答:我国指导文艺工作的方针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