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相遇问题教学设计相遇问题教学设计1一、分析教材,理清思路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之后进行的教学。本内容和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联系,借助生活原型,可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学好此内容,也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明确相遇问题的特点;理解基本数量关系;正确分析解答相遇问题。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推理能力及探究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3、情感目标:通过本内容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实施知识目标过程中,重点是让学生在做中发现规律,从而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二、优选教法,注重学法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制造的过程好的教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究。课上我为学生创设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创。老师则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及促进者除此之外,我还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选择学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孩子学到不同的数学,使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喜悦。三、优化程序,突出主体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实践探究、巩固深化、课后小节。(一)创设情境1.引发思考:每天早晨背着书包来上学,公路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学生们会很快地说出:车多、人多)2.播放录像:注意观察公路上的车辆在行驶的方向上有哪些情况?(在现实的情境中,学生发现了车辆在行驶的方向上有以下情况:相对、相反、同向)[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用真实的情境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完成对新经验意义的建构以及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基于此,课始创设了一个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使学生能主动地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学习。](二)实践探究1、理解意义(1)揭示课题相遇问题(2)制定目标看到这个课题,你想讨论哪些内容?(老师依学生所说归纳出学习目标并板书:意义、规律、应用)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联系生活提问: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属于相遇问题?(4)归纳小结要想出现相遇的情况应具备哪些条件?(板书:两个物体、同时、两地、相对、相遇)(5)老师指出本节课侧重讨论两个物体同时行进的规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相遇问题的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这一良好状态下去发现数学知识。]2、实践操作(小组合作)(1)利用相遇卡,两位同学同时从两端行进,一位每次行3厘米,另一位每次行进2厘米。(2)每行进一次把数据填入表中。行的次数红色线段长兰色线段长两色线段长度和两色线段距离132510264105396150(3)观察表中的数据,研讨发现了什么?[设计这一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做中感受两物体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的运动规律:下载后可任意编辑①两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直至为0,即相遇了;②相遇时,两者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各自所行路程之和等于总路程;③因为速度有快有慢,所以,在相遇时,各自所行路程有多有少。学生在活动中把直接经验内化为知识能力,更好地去理解相遇问题的解题规律。]3、应用规律例:(媒体出示)90页,例3(1)自己选择学习方式A独立完成(鼓舞用多种解法)B借助教材(依据小标题列式解答)C请教同学(2)指名板演,讲解思路[在例题的教学中,突出让学生借助实践经验解决问题。屏弃了过去的整齐划一的教法,对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好的学生,让他们独立完成;对善于与人交往的学生,让他们向同学请教;对乐于借助教材的学生,让他们看书,依提示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三)巩固深化1、口答:先说说解答思路,再列式计算目的是巩固新知。小明和小芳同时从自己家出发相向而行。小明每分走下载后可任意编辑42米,小芳每分走48米。经过4.5分钟两人在学校相遇(学校在两家位置之间)两家相距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解答)2、自选让学生依个人掌握知识情况,选择练习题。(1)练习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