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精选卫健局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方案为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预防接种工作法律规范》规定,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适用范围本方案仅适用于现阶段,在重点人群中建立免疫屏障。二、接种原则第一步面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使用方案》确定的重点人群,在知情同意情况下保证应接尽接。第二步面对高风险社区人群,核酸检测阴性的适种对象,在知情同意情况下保证应接尽接。各乡镇、街道和重点人群所在单位或部门要做好重点人员的思想动员,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于因禁忌症等确实不能接种的人员应做好信息备案,并协调联系好后续的补种工作。三、接种时间和接种对象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结合我县疫情防控形势,第二轮接种自2月3日开始,优先接种对象为18—59周岁之间,参加防疫的医务人员、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对外接待场所工作人员、环卫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公共交通服务人员、超市售货人员、高风险社区居民且无疫苗接种禁忌的适种人群。本次接种根据“分步走”推动,首先针对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接种。随着生产供应保障能力、产量逐渐提升,普通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将会全面有序铺开。四、接种工作步骤(一)接种任务分配。全县共有15家接种单位。卫生健康部门要根据摸底调查接种对象人数,统筹分配人员接种地点。(二)接种预约。各接种单位要根据分配接种人数,在二级医院派驻医疗救治、公安安保相关工作人员,实行分批、分时段精准预约和限量预约。与接种对象单位负责人确定接种日期和时间,在接种对象单位负责人到位的情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下有序组织接种。(三)人员组织及防护。1.组织接种人员。受种者需持2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密接、次密接和一般接触者在隔离管控期间不得接种新冠疫苗。根据摸底调查上报情况,受种者所在单位至少指定1人作为接种现场组织者,配合接种单位完成人员信息登记核实、秩序维护、组织实施等。所有人员进入接种单位,须全程佩戴口罩,测量体温,扫描健康码及行程码,说明相关健康状况。如发现发热者,劝导其及时到定点发热门诊就诊;如发现发热、乏力、干咳、腹泻及胸闷等疑似感染新冠病毒症状者,及时报告处置。2.接种工作人员管理及防护。接种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医师或护士资格,经过预防接种培训考核合格后,特别是通过新冠疫苗相关培训后方可从事接种工作。开展接种的工作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腹泻及胸闷等疑似感染新冠病毒症状的,要及时就医不得上岗;接种服务过程中所有人员要根据《医疗机构内新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做好防护,同时要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法律规范》(WS/T313-2024)要求,严格执行手部卫生清洁消毒。(四)接种流程。1.询问、告知。各接种单位要保证至少1名工作人员从事健康询问、登记(含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登记和报告操作人员)工作。接种工作实施前,要核实受种人员身份信息,向受种人员发放《知情同意书》,告知疫苗信息,并认真询问健康状况,告知并询问禁忌症(以疫苗说明书为准),排除禁忌人群后,无禁忌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准备接种。2.接种。各预防接种单位至少要开设2个接种台,根据每台每小时接种人数不超过15人的要求实施接种。接种过程中,接种工作人员服装要统一法律规范,操作动作熟练接种实施前必须进行查人、查证、查苗,对姓名、对年龄对疫苗品名、对规格、对剂量、对接种部位、对接种途径验证疫苗种类和有效期“三查七对一验证”,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接种。3.留观。受种者接种后必须留观30分钟后方可签字离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开。现场工作人员要告知受种者接种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后续健康状况观察、处置建议以及联系方式等。4.发证。接种后为接种者发放统一印制的中英文版的新冠疫苗接种证明。5.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各接种单位要按清单统一配备足够的抢救药品、液体和抢救设备,在抢救室张贴救治流程。县中心医院、省医院另选派具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救治经验的医师和护士到各接种单位进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