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知能检测(六)(见学生用书第233页)1.(2012·珠海测评)将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闲居初夏午睡起》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__________,儿童误认雨声来。A.风送幽香传十里B.戏掬清泉洒梅蕊C.戏掬清泉洒蕉叶D.殷勤夏雨敲莲荷【解析】A.根据第四句诗的内容暗示,第三句诗应是从“声音”的角度来写。B.题为《闲居初夏午睡起》,“梅”不是初夏所见之物。D.由第四句“误认雨声”可知第三句写的不是“下雨”的情景。《闲居初夏午睡起》一诗为宋代杨万里所作。【答案】C2.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1)最近,我又回到了白云湖,时值初夏,____________。(2)我们要赞誉莲藕,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环湖大堤,垂柳轻拂,婀娜多姿;湖心桥畔,楼榭亭阁,错落有致;大湖之内,碧波荡漾,一望无际。②大湖之内,碧波荡漾,一望无际;环湖大堤,垂柳轻拂,婀娜多姿;湖心桥畔,楼榭亭阁,错落有致。③埋没底层,尚思抱节守志;花色虽艳,从不欺世媚俗;出自泥淖,却能抗浊排滓;莲心固苦,但可医病疗疾。④埋没底层,尚思抱节守志;出自泥淖,却能抗浊排滓;花色虽艳,从不欺世媚俗;莲心固苦,但可医病疗疾。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解析】依据事物的逻辑联系,如④先讲“埋没”,再说“出自”“花色”“莲心”。【答案】D3.为上联“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选择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年春为首,勤下地种种B.三农人是本,要给力帮帮C.万般书最贵,爱开卷读读D.千秋民作本,多俯首听听【解析】对对联,应从对仗、结构、平仄、意境相谐几方面来分析。A.“为”是对联上下句同一位置的雷同字,不可;且“种种”为仄声,不可。B.“常”为副词,“要”为动词,无法对应。C.“为”是动词,“最”是形容词,无法对应;“常”是副词,“爱”是动词,无法对应。D项符合对联要求,同时也体现了“居家当孝子,当官做公仆”的思想;兼有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价值取向,意境美好。【答案】D4.(2012·江门期末)下列对话中你认为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下雨天,一个妇女带着她的宠物上了公共汽车。那条小狗又湿又脏,妇女对售票员说:“我愿意替狗付钱,希望你允许它像其他乘客一样有个座位。”售票员回答说:“________”A.不行,人怎么能与狗同坐?B.可以,您能确保其他乘客没意见吗?C.可以,不过你要保证它像其他乘客一样不把脚放在座位上。D.对不起,你的狗太脏,它坐了别人怎么坐?【解析】A.对狗微含不屑;B.没有原则;C.用语巧妙,既委婉拒绝,又不伤对方;D.明显带有嫌弃。【答案】C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________,________。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________,________,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________。“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①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②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③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④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⑤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A.②③①⑤④B.③④②①⑤C.③④①②⑤D.③①②⑤④【解析】③句“前两者”承接上句“贫二代”“拼二代”,④照应上句“富二代”;①紧接“误解”“偏见”转入改变对“富二代”的看法之必要,②句中“也”照应第①句。【答案】C6.仿照下面的形式,以“春之色”或“夏之色”为句首,另写一组句子。例句:冬之色为寒的白,如瑞雪,如冰块,蕴含了万物的苏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①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寄寓了人们的希望。②夏之色为热的赤,如艳阳,如篝火,意味着激情的投入。7.(2012·惠州检测)根据下面文段的含义,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句空缺处另写两个意思连贯、语意明确、形象生动、句式基本一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