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鲁滨逊漂流记》【考点解读】考试分值:10分左右考纲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考查形式:主观题、知识识记类客观题。【精华提炼】1.命题规律:题型:大致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题型。考点:侧重对重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考查,以及名著主题的深刻理解。2.方法技巧:一定要熟读名著,对其基本内容、情节、人物要非常熟悉,准确记忆;另外在此基础上要横向纵向的对比阅读,深入思考,这样才能根据题目的要求去做答。3.注意事项:许多同学要么是对作品内容不熟,要么是张冠李戴,要么答非所问,才导致在名著阅读上失分较多。其实名著题一般都较为简单,关键是要阅读,要熟知,并且要记准。【知识梳理】作者简介作者丹尼尔·笛福(DanielDefoe1660—1731),英国作家,新闻记者,是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写作背景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形象。他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内容概览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描写了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逊,不甘过平庸的生活,一心向往着充满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于是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去实现遨游世界的梦想,但每次都历尽艰险。小说第一部分写鲁滨逊离家三次航海的经历,在巴西买了种植园;第二部分是小说的主要部分,写鲁滨逊在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度过了28年孤独的时光的经历。第三部分叙述他从荒岛回来后的事情,主要经历是由陆路从葡萄牙回英国途中遇狼群的经历。人物形象鲁宾逊(1)性格特征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鲁滨逊”已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2)相关故事自己搭建房屋,尝试着打猎、种谷物、驯养山羊、晒野葡萄干,自己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造独木舟,用围巾筛面做面包等,还搭救并训练了一个野人“星期五”,使他成为自己的忠实奴仆。就这样,他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王国”。星期五(1)性格特征:聪明勤劳,朴实忠诚,知恩图报(2)相关故事:作为仆人,与鲁滨逊一起在孤岛生活;逃离岛后,在英国当男佣。作品主旨《鲁滨逊漂流记》被认为是英国现实主义的开端之作,作品通过鲁滨逊荒岛28年艰苦卓绝的经历,象征性地展示了人类发展的基本轨迹,从而提出了劳动创造历史的时代主题,同时也被看作是一部反映欧洲殖民主义向海外扩张和从事殖民实践的早期小说。小说内容里自始至终充盈着一种勇敢无畏、机警果断、自立自救、坚韧不拔的属于男子汉的阳刚、冒险精神和顽强意志,启示读者:没有冒险就没有成功,只有那些不畏艰险的人,才能享受冒险的乐趣。经典情节鲁滨逊首次出海遇难鲁滨逊十九岁时乘坐朋友父亲的船去伦敦。可是出海才第六天,他们就遇到了大风暴,滔天巨浪吞噬了不少的船只。他们的船也因为载货太重,在水中剧烈摇摆颠簸,水手们采取了很多应急措施。后来发现船底漏水了,于是全船的人急忙全力抽水,可是无济于事,船舱里进水越来越多,大船眼看就要沉没了。船长只得拼命鸣枪求救。这时有一艘轻量级的船行驶到他们船边,冒险放下一只小艇来救他。全体船员下到小艇,任凭小艇随波漂流,并努力向想岸边划去,最后安全靠了岸。他们乘坐的大船在她们离开不到一刻钟,就沉入了海底。鲁滨逊被海盗俘虏鲁滨逊乘坐一艘驶向非洲北岸的船去几内亚做生意。船只航行到加那利群岛和非洲西海岸之间时,遭遇一艘土耳其海盗船,经过一番战斗,他们以失败告终,全部船员被俘,然后被押送到萨累,鲁滨逊由于年轻伶俐,成了海盗船长的奴隶。他以自己的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