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专题强化一〔专题强化训练〕1.(2017·河南南阳一中月考)(多选)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导学号21992218(BCD)A.当F<2μ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B.当F=52μmg时,A的加速度为13μgC.当F>3μmg时,A相对B滑动D.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解析]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max=μmAg=2μmg,B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max=12μ(mA+mB)g=32μmg,A、B发生相对滑动时的加速度为a=12μg,此时有F-f′max=(m+2m)a,所以当F=12μ·3mg+3ma=3μmg时,A、B将发生相对滑动;当32μmg≤F<2μmg时,A、B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滑动,B与地面间会发生相对滑动,A错误;当F=52μmg<3μmg时,A、B间不会发生相对滑动,由牛顿第二定律有a′=F-f′maxmA+mB=52μmg-32μmg3m=13μg,B正确;当F>3μmg时,A、B间发生相对滑动,C正确;A对B的最大摩擦力为2μmg,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最大值为a=12μg,D正确。2.(2015·课标Ⅰ)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如图(a)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s时间内小物块的v-t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m/s2。求:导学号21992219(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2)木板的最小长度;(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答案:(1)0.10.4(2)6.0m(3)6.5m[解析](1)根据图象可以判定碰撞前小物块与木板共同速度为v=4m/s碰撞后木板速度水平向左,大小也是v=4m/s小物块受到滑动摩擦力而向右做匀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2g=4m/s-01s解得μ2=0.4木板与墙壁碰撞前,匀减速运动时间t=1s,位移x=4.5m,末速度v=4m/s其逆运动则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可得x=vt+12at2代入可得a=1m/s2小物块和木板整体受力分析,滑动摩擦力提供合外力,即μ1g=a可得μ1=0.1(2)碰撞后,木板向左匀减速,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1(M+m)g+μ2mg=Ma1可得a1=43m/s2对小物块,则有加速度a2=4m/s2小物块速度先减小到0,此时碰后时间为t1=1s此时,木板向左的位移为x1=vt1-12a1t21=103m,末速度v1=83m/s小物块向右位移x2=4m/s+02t1=2m此后,小物块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仍为a2=4m/s2木板继续减速,加速度仍为a1=43m/s2假设又经历t2二者速度相等,则有a2t2=v1-a1t2解得t2=0.5s此过程,木板位移x3=v1t2-12a1t22=76m,末速度v3=v1-a1t2=2m/s小物块位移x4=12a2t22=12m此后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匀减速运动二者的相对位移最大为Δx=x1+x3+x2-x4=6m小物块始终没有离开木板,所以木板最小的长度为6m(3)最后阶段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匀减速直到停止,整体加速度a=μ1g=1m/s2位移x5=v232a=2m所以木板右端离墙壁最远的距离为x1+x3+x5=6.5m3.(2015·全国课标Ⅱ)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37°=35)的山坡C,上面有一质量为m的石板B,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上有一碎石堆A(含有大量泥土),A和B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38,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B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s末,B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已知A开始运动时,A离B下边缘的距离l=27m,C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求:导学号21992220(1)在0~2s时间内A和B加速度的大小;(2)A在B上总的运动时间。答案:(1)3m/s21m/s2(2)4s[解析](1)在0~2s内,A和B受力如图所示: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和力的平衡条件得:f1=μ1N1①N1=mgcosθ②f2=μ2N2③N2=N1+m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