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藤野先生》教学目标:一、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理解“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何尝”、“似乎”等副词对表达句子意思的作用。二、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要求: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当堂练习作文片段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难点:语言的感情色彩,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一些含义深刻难懂的句子。问题设置:1、作者是怎样描写藤野先生的外貌的?——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他的外貌特征。写他“黑瘦”;“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有顿挫的声调开始讲课2、作者是通过几件事来表现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的?1)检查并修改“我”的讲义——认真、负责2)纠正“我”绘制的解剖图——治学严谨、要求严格3)对“我”上解剖实习课的关注——高度的责任感和诚恳热情的态度4)向“我”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治学严谨以上几件事,不只是体现了一个教师学者应有的作风和品德,更表现出了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主要教法:一、讲清课文以时间为顺序和“我”的思想变化为线索,围绕表现人物崇高品质的1需要来精心组织典型材料的写作特点,抓住物征写人的方法,以及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藤野先生的高尚风格在文中的具体表现。二、弄懂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一些含义深刻难懂的句子。三、充分运用课后的练习进行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深入理解课文。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通读课文,辨清应掌握的字的形、音及词语的准确含义。理清文章脉落、记叙顺序,分清课文中变换的几个地点,了解全文记叙的几件主要事情,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研习课文第一部分(1—3段)。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1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横线处内容让学生回答)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同学们讨论、回忆。教师归纳、明确。)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2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学生回答,由教师归纳明确:(1)交代了文章的出处,选自《朝花夕拾》。“朝”读zhāo,早晨的意思。早晨的花到晚上拾起来,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这个集子的。(2)说明了文章的体裁——散文。2(3)介绍了文章的写作年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所写的对象——藤野先生的全名和籍贯。3介绍时代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指导预习。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在阅读时:1做到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对文中字的形、音和词的含义有清楚明白的了解,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2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阅读课文可请学生范读或老师范读,大家边听边看边想,但一定要有情感。还可以用放课文录音磁带的方法进行。)教师巡回辅导,学生自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学生阅读的时间与速度。)三、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