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汇报**经济开发区于2012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规划面积42.6平方公里,首期批复建设面积10.02平方公里,核心区建成面积3.08平方公里,规划布局了同心产业园、煤电工业园、建材物流园、煤化工产业园。2021年以来,**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推进开发区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积极搭建开发区助力新型工业化的平台载体,创新工作机制,出台16条改革措施,以改革添活力、增动力,促进开发区改革发展,积极培育高质量产业经济增长极。一、聚焦服务抓保障,全面盘活资源资产。推行“区企合一”,探索“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精简内设机构,搭建平台公司,理顺职能职责,明确赋权事项清单,推进人事薪酬改革,实行一套人员,合署办公,从发展基金、人才资源、国有资产方面为开发区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全面盘活资源资产,实现效益最大化。一是用足发展基金。县国有资产管理服务中心出资5亿元,组建雍兴集团公司作为开发区的投资开发和管理运营主体,将开发区“一区四园”管辖范围内工业用地、县属国有资源资产划给雍兴集团公司作为运营资本,实现实体化运营,企业化管理。深化财税改革,开发区管辖范围内创造的县级财税收入(增量部分),按县财政和开发区6:4的比例奖励给开发区作为办公经费和项目建设经费。积极争取、整合省、市、县“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作为雍兴集团公司发展的基础资金,并通过特许经营权转让、土地储备运营、资本运作等方式做大做实雍兴集团公司。二是用好人才资源。推行干部编内任职与合同聘任相分离、档案工资与实际薪酬相分离、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合同聘任管理相分离的“三分离”双轨管理模式,建立定岗定酬工资制度,按照“双向选择、择优聘用”原则,采取封存档案、保留职级方式,将开发区在职在编干部职工聘用到雍兴集团公司相应岗位凭实绩领薪酬。同时,面向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在编干部公开选聘干部,广泛吸纳懂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能力强的19名干部到雍兴集团公司工作。三是用优国有资产。将开发区工业用地、标准厂房、办公楼、宿舍、基础设施资源等国有资产划转给雍兴集团公司经营管理,作为雍兴集团公司经营发展资本。建立健全完善资产管理办法和企业进退机制,有效解决招商引资新项目厂房需求,加强对入驻开发区企业投资、产值、税收等相关指标的考核管理对考核不合格的企业依法清出开发区,最大限度发挥国有资产投入使用效益。目前,共清退企业11家,清理腾出厂房37500平方米。二、聚焦产业抓发展,全面用活集群效应。因地制宜编制《**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2021—2025)》《首位产业和潜力产业研究分析报告》,精准选择首位产业,配套发展潜力产业,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一是定准首位产业。依托**现有特色生态产业,将食用菌、滚山鸡、茶叶、辣椒等生态特色食品加工定为开发区首位产业,大力发展特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配套发展“现代能源、轻纺工业、基础材料”潜力产业。目前,建成标准化食用菌菌棒生产厂1个,在5个乡镇建红托竹荪四季出菇大棚1657个,2021年产值5102.68万元。养殖**“滚山鸡”年存栏1500万羽,种植茶叶30万亩,种植辣椒10万亩。二是选准同类企业。聚焦生态特色食品加工首位产业,着力引进与生态特色食品加工上、中、下游相关联的企业集聚到园区,聚集金蟾大山、源生牧业、活禽屠宰冷链中心、纳来福、百凤庭、金蟾山、纳福康等生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2家,打造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园。三是划准区域行业。科学、规划、布局开发区同类行业,积极创建优势互补条件,将同类行业企业布置在同一区域,注重打造以“煤电产业”为主导产业的阳长煤电工业园、以“干法水泥生产和新型环保建材等”为主导产业的寨乐建材物流园。同时,在开发区同心产业园区规划划分A、B、C、D、E五个区域,对应建成微小企业孵化园、轻纺工业产业园、食用菌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食品产业园,形成园中园格局,促进相互交流、便于管理。三、聚焦项目抓招商,全面带活产业链条。制定招商引资计划,引进优质企业强链、补链、延链,不断优化营商服务环境,有计划、有步骤抓实园区全产业链发展。一是围绕“谋”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