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史》课后练习第一编先秦部分一,名词解释1,巫山人直立人,于1984年发现于重庆市巫山县龙骨坡,是目前所知我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巫山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石器制品,其中多数石器都带有早期制造石器的特点---人工打击的痕迹,生存年代距今约为204—201万年。2,蓝田人直立人,于1963年和1964年分别发现于陕西蓝田县的陈家窝和公王岭村,公王岭蓝田人距今为98万年—67万年,陈家窝蓝田人距今65—53万年,对原料的利用率较低,表明其制作技术仍有相当的原始性。3,元谋人直立人,元谋人于1965年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出土了包括削器,尖状器和石片还有人工痕迹的动物骨片,大量的炭屑和烧骨,元谋人的生存年代距今约170万年。4,北京人直立人,北京人化石首先发现于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第一地点,北京人在体质特征上存在头骨原始而四肢进步的现象,推知男性平均身高1.62米,女性1.52米。5,金牛山人金牛山人于1974---1975年发现于辽宁省营口市金牛山,其体质特征较北京人进步,被认为是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度的类型,其生存年代距今约28万年。6,许家窑人许家窑人于1974—1977年间发现于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村,属于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渡的阶段,其生存年代距今约10万年以上。7,马坝人早期智人,于1985年发现于广东曲江马坝乡,马坝人的头骨与北京人相比已有很大进步,其形态明显区别于直立人而进步为早期智人。8,丁村人早期智人,丁村人1954年发现于山西省襄汾县丁村,其体质特征与现代黄种人已经很接近。9,山顶洞人2晚期智人,山顶洞人1933—1934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中,脑容量为1300-1500毫升,已在现代人脑容量的变异之内,总体特征代表了原始蒙古人种,其生存年代距今18000年。10、柳江人晚期智人,柳江人于1985年发现于广西柳江县,柳江人的体质特征比较矮小,与现代华南和东南亚人比较接近,其总体特征应属于蒙古人种中的一种较早类型。11,资阳人晚期智人,资阳人于1951年发现于四川省资阳县黄鳝溪,资阳人的基本特征已同现代人接近,属于晚期智人的蒙古人种。12,磁山文化黄河流域粟作农业文明之一,于1976---1977年发现于河北武安,遗址为一远古村落,从中发现各类文化遗物近两万件,有相当多的农业生产工具,遗址中有相当数量用于贮藏粮食的长方形窑穴,可见当时黄河中游地区早期农业的发达情况,其年代大约在公元前6000---前5600年。13,裴李岗文化黄河流域粟作农业文明之一,裴李岗文化于1977—1979年首先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发现了稻,粟,黍的实物标本,具有渔猎工具少而农业工具丰富的特点,农业是当时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社会已经有了初步的分工。14,老官台文化黄河流域粟作农业文明之一,老官台文化首先发现于陕西华县老官台,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000---5000年,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黍和油菜等作物的栽培技术,猪是当时人们的重要肉食来源,当时居民大概是以杵臼一类工具加工粮食。15,彭头山文化长江流域的早期稻作文明之一,彭头山文化1988年首先发现于湖南澧县彭头山,其年代为公元前7000—5800年,出现了人工栽培稻,当时人类已在此过上了比较稳定的稻作农耕生活。16,河姆渡文化长江流域的早期稻作文明之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位于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发现了四个相互叠压的文化层,稻谷属于晚稻型栽培稻,水田稻作农业已相当发达,当时采集和渔猎3业在社会生活仍占重要地位。17,层累的古史观(×)从顾颉刚为代表的“疑古派”认为古书所载的“三皇五帝”的系统,是应战国至两汉间的政治需要,由以儒家为代表的知识阶层“层累的”造成的,越是古史系统中排列在先的五帝的传说发生的越晚,即使是“三皇五帝”之后的一些帝王的传说也是越往后由人附加成分越多。18,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于1959年最早发现于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应当是夏文化遗址,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城市体,社会分层在二里头遗址中也有体现,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标本经过测定,年代基本上在公元前20-17世纪之间。19,九州(×)《尚书禹贡》:冀州,豫州,雍州,扬州,兖州,徐州,梁州,青州,荆州。《尔雅释地》无青州,梁州而有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