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财政危机的探讨 [内容提要] 局外人很难参透中国人的经济生活。对于海外的“中国问题专家”来说,中国经济就像是雾中花:看上去很美,却不明就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语曾云:“中国是个谜,但很管用。” 诺大的谜团之一,便是中国的财政。它会是巨龙身上的一条软肋吗?中国会不会真的陷于财政危机?中国能够避开一场恶性的财政危机吗?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否将成为中国财政危机的催化剂?几乎所有的人都感觉中国财政的问题不少,却少有人能说明白其中究竟;几乎所有的人都担心中国会爆发财政危机,却少有人知道它究竟会不会真的来临。[关键词] GDP 、财政危机 、负债债务关于中国财政危机的探讨,改革二十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从八十年代的两个比重到二十世纪末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认识,等等。焦点集中在以下几点:第一,中国是否存在着财政危机;第二,假如危机存在,程度有多大;第三,走出危机的短期政策操作和长期制度建设孰轻孰重。虽然有关的讨论汗牛充栋,但令人困惑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澄清,反而愈加成眼花缭乱之势。许多专家学者讨论的结论差别太大,令民众无所适从,决策阶层在决策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给整个经济运行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我只会从一个最基本的思路出发,力图阐明决定中国财政运行最根本的原因,并不会刻意去加入没有结果的争论。 一、财政危机是否存在 通常,推断一国的财政运行状况如何,一般采纳与政府债务有关的系列指标,如债务依存度、偿债率、国债负担率、居民应债能力以及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等等。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上述指标构成了财政宏观预警机制,指标的变化能真实地反映该国是否发生了财政危机或财政危机演化的程度。但是,这一系列指标在中国的运用将一个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下面将借用债务依存度这一最常用的指标来集中阐释中国的财政运行状况。 债务依存度指当年的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也就是说该财政年度中,政府公共支出对债务收入的依赖程度。按计算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政府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和"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在我国,由于国债是由中央财政来发行、掌握和使用的,所以,使用后一种口径更具现实意义。该指标的计算公式是这样的:债务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财政支出额。如此简单的一个公式,其计算的结果,竟然使得我们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看法大相径庭。 比如1997年,有人认为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为95.92%,此为高者;低者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