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文件,版权追溯内部文件,版权追溯内部文件,版权追溯内部文件,版权追溯第1讲人口网络构建高考透视1.地位。本讲内容中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对区域人口的影响是常见命题点,在高考试卷中属于高频考点。2.方法。复习过程中要侧重以下几点:(1)运用人口金字塔图、柱状图、三维坐标图等数据统计图和不同区域人口资料信息,分析人口增长的特征、人口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人口迁移的过程、影响等。(2)以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为背景,分析人口政策调整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影响。3.方向。以有关人口增长的统计图为背景,考查人口增长、人口迁移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人口增长、人口迁移与人口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是常见考查的方向。重要考点1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影响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1关于人口抚养比人口抚养比也称人口负担系数,是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劳动年龄人口数)×100%。非劳动年龄人口指14岁及以下和65岁及以上人口;劳动年龄人口指15~64岁人口。抚养比可分为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是指0~14岁人口占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老年抚养比是指65岁以上人口占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总抚养比为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之和。人均年增长率与儿童抚养比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与老年抚养比则是负相关关系。生育率下降越快,儿童抚养比(投资)下降越快,儿童的减少使得后续年轻劳动力的不足,今后老年抚养比上升越快。当老年抚养比上升幅度超过儿童抚养比下降幅度时,总抚养比止跌回升。我国的人口抚养比理论界将人口抚养比小于或等于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在窗口关闭之前的时间内,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2013年我国人口抚养比出现“拐点”开始上升,但2010年至2035年仍低于53%的“人口红利”期标准,处在劳动力丰富、抚养负担低、储蓄率高的“人口红利”期,这将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人口抚养比是指被抚养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可分为少儿(0~14岁)抚养比、老年(65岁及以上)抚养比。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1982~2007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2(1)该城市抚养压力最大的年份是()A.1982年B.1992年C.2002年D.2007年(2)由图可知,该城市1982~2007年()A.少儿抚养比持续升高B.总抚养比持续升高C.外来青壮年大量涌入D.农业生产结构产生变化解题流程我的解答(1)A(2)C技法点拨三角坐标图的判读方法与技能3平面正三角坐标图通常是指一个正三角形,内作三条边的若干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边)所代表的变量,用来表示有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的百分比结构的统计图。(1)平面正三角坐标图的特点①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②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数值,三个数值代表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总和是100%。③图中构成要素只有三项,不像其他统计图的构成要素可多可少。④三个坐标轴上的刻度值由低到高的变化方向一致。(2)平面正三角坐标图的判读①方法一:判读平面正三角坐标图中某点某一要素的构成比重时,从该点出发向所要判读坐标轴(如图甲中A轴)引边轴(如图甲中C轴)的平行线,平行线与所要判读坐标轴交点处的数值即为所要判读要素的构成比重。图甲中所求点的三项要素构成比重约为A—25%、B—47%、C—28%。②方法二:过三个原点分别作三个轴的垂线,将平面三角坐标转化为平面直角坐标。转化之后,按直角坐标图的判读方法来读取数值。如图乙中A地第一产业比重为20%,第二产业比重为30%,第三产业比重为50%。这种方法符合大家的读图习惯,可以大大降低读图难度,提高读图的准确率。考查角度1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2017·湖北襄阳调研]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劳动年龄组(男15~59岁,女16~54岁)、低于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年份变化情况,图中a、b、c表示不同的年龄组。据图完成(1)~(2)题。(1)图中a、b、c分别表示()A.低于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B.低于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