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中国朝代更替小结表(注:BC表示公元前;AC表示公元后;元朝以后略)朝代时间建立者都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民族关系中外关系科技创新其他夏BC2070-BC1600禹二里头(后期)教P.28禹、启巩固王权措施书P.31建立军队禹用疏导法治水大禹治水相关题目见作商BC1600-BC1046汤等级分化教P.32兵种、妇好等书P.331甲骨文书P.37教P.332青铜文化书P.39青铜器书P.39教P.35是当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西周BC1046-BC771周武王姬发镐(今陕西西安)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教P.77书P.71牧野之战书P.701《诗经》教P.772礼乐文明教P.77东周春秋BC770-BC476周平王洛邑(今河南洛阳)1春秋五霸(管仲)书P.73-74教P.79-802战国七雄(地主阶级的改革)教P.81-82书P.74-76春秋时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技术,春秋晚期得以推广书P.72战乱不断书P.75自然段11百家争鸣教P.842孔子教育思想教P.84铁农具、牛耕技术1春秋、战国争霸区别:(1)目的(2)表现2法家受到秦国重视的原因书P.77战国BC475-BC221姬宜臼秦BC221-BC207(灭亡原因:暴政)秦始皇嬴政(一句话概括书P.78;如何评价?书P.82)咸阳“皇帝”、“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中央设立太丞御、地方郡县制1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2统一度量衡北击匈奴修长城(东西走向)、南统越族凿灵渠(南北走向)书P.80-811焚书坑儒(李斯)2统一文字(小篆)北击匈奴、南统越族1交通(统一车轨)2疆域教P.873历史意义教P.874统一原因书P.795万里长城教P.876评价焚书坑儒教P.88教P.87-88书P.78-82西汉BC202-BC220汉高祖刘邦长安(今陕西西安)1高祖分封2高祖、文帝、景帝措施(4点)书P.833景帝削夺封地(晁错)高祖、文帝、景帝措施(前2点)书P.831景帝:派遣周亚夫平乱2高祖:白登之围书P.853景帝:七国之乱书P.831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书P.84教P.942武帝推行儒学教育,在中央设1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书P.86-87教P.942宣帝设西域都护府书丝绸之路书P.99教P.1101盛世:文景之治2汉初的休生养息:背景、措施、结果教P.933开疆拓土措施教P.944武帝实行推恩令(主父偃)书P.845武帝加强监察制度6武帝令地方定期举荐人才7宣帝设立西域都护府教P.944武帝:派遣霍去病、卫青北击匈奴书P.85立太学,地方设立官学3西汉末年(公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书P.974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教P.107书P.96教P.94P.873武帝后,出现互市书P.854和亲:昭君出塞书P.855对南方的经营6修建通往西南的道路7西汉对匈奴的态度(变化关键等)教P.94-954武帝功绩教P.945图4-28农事图反映的问题书P.85东汉AC25-AC220汉光武帝刘秀洛阳初期、中期、末期书P.87赤壁之战书P.88教P.971少数民族内迁书P.892东汉末年产生道教教P.1071盛世:光武中兴教P.97书P.872建立背景教P.973东汉三国以来的混战割据的影响教P.97-98三国魏AC220-AC265曹丕洛阳吴国建立,三国鼎立正式形成农业北方人民南迁,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书P.891263年魏灭蜀2280年西晋灭吴,结束分裂3316年内迁匈奴灭西晋1书法:王羲之书P.982绘画:顾恺之书P.983宗教:佛教影响扩大书P.971少数民族内迁、北方人民南迁(原因、影响)书P.89教P.982南方经济开始繁荣原因书P.903北魏孝文帝改革书P.90-91教1三国鼎立表格教P.972南北朝教P.983三国两晋南北朝更替小结教P.984如何看待三国鼎立?教P.985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教P.98蜀AC221-AC26刘备成都丝织业吴AC229-AC280孙权建业(今南京)造船业两晋西晋AC266-AC316司马炎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结束分裂局面东晋AC317-AC420司马睿建康(今南京)P.98南北朝5世纪初-6世纪末隋AC581-AC618隋文帝杨坚长安首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书P.92炀帝杨广开凿大运河书P.101-103教P.110589年灭陈,结束南北分裂书P.91唐AC618-AC907唐高祖李渊长安1太宗:书P.91-93教P.101虚怀纳谏、善于用人、正确处理君民/君臣关系,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2则天:书P.93小字部分3玄宗:书P.93前期:任用贤人,励精图治后期:奸臣当道,朝政混乱1太宗:书P.92重视农业、不误农时,使经济恢复发展2则天:书P.93社会生产继续发展3玄宗:经济空前繁荣教P.1044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书P.102玄宗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