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标题制作的体会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大家好,我叫xx,来自xx大学。非常感谢大家给我这次试讲与学习的机会。今天我要试讲的题目是“消息标题的制作”。俗话说得好。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而标题往往又被人们称为“新闻的面孔”“新闻的眼睛”,因此,只有面孔诱人、眼睛传神,才能在当下的“读题”时代令读者“一见倾心”。那么,怎样才能在满足标题所要求的准确鲜明、简约凝练、生动形象的情况下,又让这双“眼睛”靓丽起来、吸引更多的眼球呢。这就牵涉到标题制作的一些技巧。在介绍技巧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消息的基本知识。所谓消息就是指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实所做的报道。这个定义便决定了它的特点,即真新短实。真就是内容真实;新就是事实新和角度新;短就是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实就是用事实说话,不用或少用议论或抒情。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标题,标题通常由正题、引题和副题构成,常见的有三组合式、双组合式和单题式三种。其中,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大标题、主标题,用来概括说明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和思想,字体往往特别突出;引题又称肩题、肩眉,标在主题前面,起交代背景、烘托气氛、说明原因,揭示信息内涵和精神实质的作用;副题又叫次题、辅题或子题,标在正题下面,常用于补充交代新闻中的次要事实、弥补主标题的不足。下面我们主要讲一下消息制作的三大技巧,第一大类是修辞法,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积极修辞就是指辞格,是指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有意识地偏离语言和语用常规,并逐步形成的固定格式和特定模式。最常用的有三种:第一种是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另一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其中最常用的是借喻,如,乡村小夜莺一鸣众人惊,用“小夜莺”来比喻河南偃师12岁的小女孩李怡辰,突出第1页共3页了她出色的演唱,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其次是暗喻,如,一挂鞭炮引火灾,一窝小猪成“烧烤”,将“小猪”喻为“烧烤”,深刻地反映出随意乱放鞭炮的危害。使用最少的是明喻,如,春入石人山,喜看两重天;山上雪如玉,山下花烂漫,以美玉来比喻山上的冰雪,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石人山景区,山上山下两重天的奇景,即山上冰雪一片,山下万树花开,从而引起读者的丰富联想。第二种是仿拟,这是一种巧妙、机智而又有趣的修辞格,是指有意仿照人们所熟知的现成语言材料,如成语谚语、名言警句等,根据表达需要临时创造出新的语、句、篇来,以使语言生动活泼,或讽刺嘲弄,或幽默诙谐,妙趣盎然。也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增词,例如,开发商的冬天来了,买房人的春天还会远吗,该句仿用了英国著名诗人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二是减词,例如,通州一家具厂烈焰冲天,消防车远水救近火,其中的“远水救近火”仿自《韩非子.说林上》“远水不救近火也”。三是换词,例如,足球诚好看,眼球价更高,仿自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自由与爱情》中“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一句,告诫广大球迷,世界杯固然好看,但更应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第三种是对偶,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例如,(引题)贾庆林在江苏、浙江调研时强调;(主题)一心一意谋发展,同心同德促和谐,其中“一心一意谋发展,同心同德促和谐”构成对偶,成语“一心一意”对“同心同德”,动词“谋”对“促”,“发展”对“和谐”。再如(主题)浓郁中国情,和谐世博音;(副题)记昨晚世博会开幕式的六大组合表演,其中的“浓郁中国情,和谐世博音”也构成对偶,“浓郁”对“和谐”,“中国情”对“世博音”,寥寥几笔便写出了世博会宏伟盛大的气势,振奋人心。而消极修辞就是指词律,主要指词语的锤炼和句式的选择。例如翻栏杆过马路车撞人飞,其中的“翻、过、撞、飞”四个连续性动词用得很妙,使读者仿佛亲眼所见。第二大类是直解法,就是指在使用某些具有固定比喻义的第2页共3页特定词语时,故意舍弃词语的比喻义,转而从字面上进行解释,借以形成新颖独特、生动鲜活的表达效果。其表现形式也有三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