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题型1、填空题(20-30分)2、选择题(20分)3、简答题(30-40分)4、计算题(20分)第一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1、名词解释:测量、引用误差、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2、关键点:测量根据测量方法分: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测量根据测量方式分:偏差式测量、零位法测量与微差法测量;等精度和不等精度测量的区别变送器将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变换成便于传输和处理的信号测量误差是测得值减去被测量的真值修正值是与绝对误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值仪表精度等级是根据最大引用误差来确定的系统误差分恒值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在数据处理时要采用的误差不应该包含粗大误差,即所有的坏值都应当剔除算术平均值是反映随机误差的分布中心,而均方根偏差则反映随机误差的分布范围。各测量值与算术平均值差值称为残余误差,绝对值大于3σ的误差是不可能出现的,通常把这个误差称为极限误差δlim。即极限误差δlim=±3σ3σ准则就是如果一组测量数据中某个测量值的残余误差的绝对值|vi|>3σ时,则该测量值为可疑值(坏值),应剔除。最小二乘法原理就是要获得最可信赖的测量结果,使各测量值的残余误差平方和为最小。3、简答题:画出测量系统组成结构框图(图1-1)随机误差有哪些性质?如何减小和消除系统误差?5、计算题课后题1-3第二章1、名词解释:传感器、灵敏度、迟滞、漂移2、关键点写出灵敏度和线性度的公式S=Δy/Δxτ值是一阶传感器重要的性能参数。时间常数τ越小,响应速度越快二阶传感器对阶跃信号的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阻尼比ξ和固有频率ωn。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传感器的固有频率ωn和阻尼比ξ。为了减小动态误差和扩大频率响应范围,一般是提高传感器固有频率ωn。3、简答题课后题2-1、2-2第三章应变式传感器1、名词解释:应变效应:在导体产生机械变形时,它的电阻值相应发生变化。压阻效应: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ρ随作用应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现象2、关键点: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应变效应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应阻效应金属应变片由敏感栅、基片、覆盖层和引线等部分组成金属电阻应变片的敏感栅有丝式、箔式和薄膜式三种。康铜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应变丝材料目前应变片的电阻值(标称值)也有一个系列,如60、120、350、600、1000Ω等,其中以120Ω最为常用。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补偿方法通常有线路补偿法和应变片自补偿两大类。线路补偿法测量应变时,工作应变片R1粘贴在被测试件表面上,补偿应变片RB粘贴在与被测试件材料完全相同的补偿块上,且仅工作应变片承受应变。画出图3-10,半桥和全桥,写出电桥输出电压(3-46)(3-47)和灵敏度欲使直流电桥平衡,其相邻两臂电阻的比值应相等,或相对两臂电阻的乘积相等。对交流电桥,除要满足电阻平衡条件外,还必须满足电容平衡条件3、简答题课后题3-34、计算题课后题3-53-6第四章电感式传感器1、名词解释:电感式传感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被测非电量如位移、压力、流量、振动等转换成线圈自感量L或互感量M的变化,再由测量电路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量输出,这种装置称为电感式传感器互感式传感器:把被测的非电量变化转换为线圈互感量变化的传感器2、关键点电感式传感器种类很多,主要有自感式、互感式和电涡流式三种传感器自感式电感传感器是利用线圈自感量的变化来测量的,由线圈、铁芯和衔铁三部分组成。又称为磁阻传感器自感式电感传感器又可分为变气隙厚度δ的传感器和变气隙面积S0的传感器。使用最广泛的是变气隙厚度式电感传感器。变间隙式电感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与灵敏度及线性度相矛盾,所以变隙式电感式传感器用于测量微小位移时是比较精确的。为了减小非线性误差,实际测量中广泛采用差动变隙式电感传感器。自感式电感传感器的测量电路有交流电桥式、变压器式以及谐振式等几种形式。对于变压器式由于输入电压是交流电压,输出指示无法判断位移方向,必须配合相敏检波电路来解决零点残余电压主要由基波分量和高次谐波分量组成,零点残余电压的存在造成零点附近的不灵敏区,限制了分辨率的提高。差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