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一、基本情况学校:福源中学授课人:未燕玲学科:数学课题: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二、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以“三段五步教学模式”为设计理念,重视学生的体验和参与,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会判别两角的位置关系,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师生、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展示自己的风采;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让学生真正实现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学以致用。三、教材分析本节课研究的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不共顶点角的位置关系。主要内容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三类角的概念以及识别方法,它在几何学习当中处于起步阶段,适当从实际生活中引入这三类角,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这对以后的几何学习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三类角也是以后几何学习最基本的关系之一,是解决几何边角论证和计算的重要依据,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根据所给图形判断哪些角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究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会与人合作以及用数学的意识。五、教学策略及方法1、常规教学法发散性思维训练策略,启发式教学和讨论法;任务型活动设计教学策略;兴趣教学策略;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策略。2.特色教学模式1)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我校提出的“三段五步”教学模式。三段,即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五步,即学、研、展、教、达。2)具体操作过程为,我在前一天提前把预习案和探究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预习案上的知识点进行提前预习,并完成预习案上的预习自测。在第二天的课上前十分钟,我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抽查,并和大家一起解决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这就是五步中的“学”,即自学。3)预习案中的问题解决以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探究案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因为七年级学生几何知识积累有限,所以让学生只凭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不大。考虑到这个客观因素的存在,我在前一天的备课中为学生编写了探究参考,在探究参考中写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这样学生可根据例题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规律,从而得出他们的探究结果。这个方法不仅能解决学生的饥渴之苦,还能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果,帮其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这就是五步中的“研”,即研究。4)小组探究完后,由各小组派代表到讲台扮演教师的角色,给大家讲解。一人讲完以后,其他小组做补充。表现出色的给以加分鼓励。这就是五步中的“展”,即展示学习成果环节。5)各小组代表发言以后,教师做最后的补充,把学生所讲知识进行总结补充,对于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探究都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我进行点拨,这就是五步中的“教”,即教师教给学生研讨不出的问题。6)最后,由学生通过小组对话练习,展示其学习成果,以达到教学目标,这就是五步中的“达”。三段中的训练案是留给学生进行当堂检测的学习资料,或当做课后作业作为对当天所学新知的温习。3.学习策略1)、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用生动的课件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2)、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我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把课堂变成有声有色的舞台,让学生在乐中学。3)、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讲解、小组竞赛等,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4)、学习策略的指导本节课将在课堂活动中让学生围绕着课堂任务在小组中分工合作,在活动中相互探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发展他们的能力。创建开放式,探究式的课堂,有意识渗透学习策略的训练。我让学生观察课件画面,回答问题,让学生学会使用认知策略。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学会在不同的图形中正确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难点:在不同的图形中正确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七、课时及内容安排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