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教育新理念陈会昌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2内容提要•两个事实,一个悖论•取得高水平成就的心理条件•“”“”从管孩子到尊重孩子•“”“”从育才观到育人观•“”“”从专制型到权威型•尊重儿童的天性•给孩子的脑发育创造好条件3•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儿童的社会化教育•激发儿童的兴趣•幼儿园教学的基本内容•怎样和儿童一起玩•培养儿童的好行为•6美国幼儿教育的个领域•实验幼儿园的主要干预措施内容提要4一、两个事实:一个悖论中国人和犹太人的智商是世界各民族中最高的;中国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世界上最好的。华人获得诺贝尔奖金的人数比犹太人少得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也少得多。5华人的智商•美国心理测量专家的研究证明,东亚人和犹太人的智商无显著差异;•东亚人和犹太人的智商比昂格鲁-萨克逊白种人高5%;比黑种人高15-20%。•1980年代以后,中国中学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理化竞赛成绩卓著。中国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高于美国小学生。6•华人和犹太人获诺贝尔奖人数•自1901到2000年,华人获诺贝尔奖的只有8人,其中获诺贝尔科学奖的6人;但犹太人获诺贝尔奖的人数超过240人,是世界各民族平均数的28倍,是华人获奖人数的40倍。•美国的“常青藤大学”中,犹太人占一流教授的25%,华人只占2%。美国航天科学家中,犹太人占60%,华人寥寥无几。7二、取得高水平成就的心理条件•1.对自己感兴趣事物的巨大的内在兴趣和高度热情•2.不可阻止的、自发的学习行为•3.强烈的成长动机(超越、巅峰动机)•4.独立性、创造性、求新求异性•5.反潮流精神•6.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坚韧精神8取得高水平成就的社会条件•1.孩子的内在兴趣得到保护和激励•2.自发的学习行为受到鼓励和赞赏•3.培养孩子的成长性动机•4.有利于独立性、创造性发展的教育环境•5.弱化对孩子控制,给孩子自由、宽松的成长环境•6.必要的物质保障、设备条件9三、从“管”孩子到尊重孩子•管孩子: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孩子生来不懂事,就要大人管。•尊重孩子:孩子虽小,但也是一个人,有他自己的天性、人格和尊严。10东西方教师儿童观的差异•老师怎么和孩子说话•美国、英国:Doyouthink?建议、商量•中国、香港、日本:命令11东西方教师儿童观的差异•“”孩子什么时候开始会想•美国认为:2个月•中国认为:2岁•日本认为:3-4岁12东西方教师儿童观的差异•孩子和妈妈的关系•日本:孩子是妈妈身体的一部分•中国:孩子是妈妈的亲骨肉•西方:孩子是独立于妈妈的另一个人13东西方教师儿童观的差异•对儿童的控制策略•中国:对儿童的控制比较严格、严厉,希望儿童听话、守纪律。•西方:低控制,尊重天性,顺其自然,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条件,帮助孩子实现他自己的愿望和理想。14东西方教师儿童观的差异•教育结果•中国:对成人高度依赖,看待事物的功利性,低报负,低自尊,低自信,对成人和权威的顺从•西方:独立性,做事凭兴趣,非功利性,高报负,高自尊,高自信,重视个人价值,对成人和权威不盲从15四、从“育才观”向“育人观”转变•“”育才观:注重孩子的成才,注重知识、能力、特长的培养,对孩子的人格和社会化相对忽视。•“”育人观:注重孩子的成人,根据孩子的天性和兴趣、愿望,促进人格的和谐发展和健康心理的形成。16五、从“专制型”到“权威型”•专制型:以高控制、高压力的方法对待儿童,向儿童提要求而不和他们商量;和儿童之间缺乏心理上的沟通,在学习上不能给儿童具体帮助;为儿童设计成长蓝图。17五、从“专制型”到“权威型”•放任型:不向儿童提什么要求;与儿童沟通不多;在学习上不能给以耐心辅导;对儿童采取放任自流、听之任之的态度。18五、从“专制型”到“权威型”•权威型:以社会规则的代言人姿态,经常向儿童提出具体要求,在提要求时和儿童商量;与儿童有心理上的沟通;在学习上给予具体帮助;关心儿童的社会性、情绪、智力全面发展,帮助儿童实现他自己的理想。19六、尊重儿童的天性•三个学数数孩子的遗传时间表•父母对孩子的遗传特征负完全责任20遗传与环境•近年来,行为遗传学的大量研究证明,遗传对人的智力和个性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