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反思执教者:赵福琴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能根据注释和教师的指导理解词句的意思,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教师的指导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巧注积累指导学生积累描写风景的ABCC式的叠词。如“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二、谈话导入,直接揭题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你一起学习一个被人千古传诵,发生在公元20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故事。课题是“伯牙绝弦”,举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指导“弦”字的读音。三、初读课文,把握节奏过渡:同学们,这是一篇古文,我们以前学过这样的文章,都知道古文字少难读,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现在老师给你2分钟的时间,放声的读3遍。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第二、三遍试着读出节奏。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指名读文,相机指导字音。4、范读课文,指导读出文章节奏。三、品读课文,感悟内涵1、品读理解“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过渡:读了课文,知道文中写了两个人,一个是伯牙,一个是钟子期。请读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说说你了解了他们的什么情况?2、抓“善”体会伯牙擅长于弹琴,钟子期擅长于倾听。3、研读课文的2至4句过渡:从哪些句子可以看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于倾听。学生默读课文勾出相应的句子。(1)生默读课文,勾出相应的句子。(2)汇报交流:A、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①抓“志”体会伯牙擅长弹琴。②抓“峨峨兮”“泰山”体会子期听到的高山巍峨的画面。并指导学生读出高山的气势。③抓“兮、善哉”语气词体会子期的听懂琴声并发出赞美的情感。指导用赞叹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④总结学法,让学生学会抓关键词理解下一句话。B、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过渡: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的时候,子期心中又呈现出了怎样的江河?①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印象中的江水是怎样的情景吗?②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3)我想,作为名满天下的音乐家,伯牙的琴声里不单只有高山流水,除了这些以外,他的琴声里还可能会有哪些景色?运用课前交流的词语进行句式训练。①现在你就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秋雨,你会赞叹到:善哉—(引导学生说句子)②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你们一定认为伯牙和子期是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了,其实伯牙和子期只是偶然的相识。当时伯牙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但他始终觉得无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所以,独自一人来到山间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但他却万万没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声。同学们,郁闷的伯牙遇到知他,懂他的钟子期,他的心情如何?(激动、欣喜若狂)伯牙将这份激动与兴奋化成一曲高山流水溶于琴中,如果你是伯牙,你想对子期说些什么?(4)学生写话,指名说并相机评改。(5)此时的伯牙,他简直就是欣喜若狂,他曾这样感叹到: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知我者,子期也!就让我们再来感受知音相聚的那份欢乐与激动(齐读课文的前4句)过渡:无论是伯牙的琴声还是心声,子期都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懂,他多想与子期就这样在高山流水之间相伴而行。于是他们约定,来年春暖花开之际再在相识的地方相见。第二年春暖花开之际,伯牙带着这份欢乐与激动前来赴约时,得到的却是子期不幸染病而亡的噩耗。他悲痛不已,在子期墓前弹奏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