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试讲教案【篇一:伯牙绝弦试讲教案】25.伯牙绝弦主备人:钟庆来【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准备】1.乐曲《高山流水》。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要点: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它完全可以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但在意境上远远超越它。2.今天我们来学习《列子》中讲述的一个有关知音的故事,板书课题25.《伯牙绝弦》。3.齐读课题,理解课题的意思。二、预习检查。在上课之前我们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1.【课件出示课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2.各小组派一名学生起来读,师生点评。(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流利,读出古文韵味)3.各小组比赛读。4.分角色读。(师读伯牙部分,生读钟子期部分,后交换)审稿人:黄碧玉调整与补充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一)理解词句的意思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2.组内交流,互相补充。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补充。“”“”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峨峨洋洋的意思,在学生理解了字面的意思后,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后再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韵味,“”读出伯牙的善鼓和钟子期的善听,为下文初解绝弦做好铺垫。(二)用自己的话讲故事1.学生自己试讲。2.组内交流,互相补充。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三)初解绝弦1.伯牙绝弦是因为什么?2.文章还在哪里提到了伯“”牙绝弦?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教师引导:它意味着终身不再弹琴,向世人宣告了彻底地放弃弹琴。3.伯牙绝弦说明了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是什么关系?(知音)四、当堂检测,及时反馈1.“”学生完成精练反馈题;2.小组代表汇报答案,师生点评。3.背诵课文。五、小结并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领略了伯牙高超的琴技,伯牙仅仅是在向钟子期展示自己的琴技吗?伯牙绝弦仅仅是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高超的琴技了吗?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课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调整与补充学习要点: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一、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课文。2.“”交流导学案中的自我检测第二题3.“齐读abcc”式词语。二、质疑,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1.伯牙仅仅是在向钟子期展示自己的琴技吗?伯牙绝弦仅仅是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高超的琴技了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交流。2.明确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理解伯牙绝弦的真正原因。三、讨论交流,解决难点(一)何为知音1.【课件出示】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从哪里可以体会到两人的心灵是相通的,是互相理解和欣赏的?(学生用文中的句子直接回答即可。)2.“”“”理解文中的善志的意思①借助工具书小组合作解决。②各组汇报交流。“”“”“”“”师小结: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示赞叹的意思;志在课文“”中不仅有想的意思,更是表达自己的志向。有个成语叫托物言志,我们学过的课文如《落花生》《白杨》《梅花魂》等都是托物言志的课文。3.理解伯牙的志向。①各小组交流。②各小组汇报师小结:多少人夸伯牙的琴好听,但有谁真正懂得伯牙的志向和情操。在山乡僻野,一个砍柴的人竟然听听懂了他的内心世界。听懂了伯牙想做一位像山一样伟岸的大丈夫;像水一样善良,为国家,为群众建功立业的真君子。这就是知音!师过渡:既然说伯牙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