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024培训学习《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4版)》心得体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4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自2024年4月21日正式发布以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它是初中历史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考试评价和教学讨论遵循的重要依据,必将引导和推动新一轮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4版)(以下简称“老课标”)相比,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进一步强化了历史课程的育人导向新课标强调了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的。二、明确了历史课程的目标是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课程目标从老课标“三维目标”进展到新课标“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反映了新时代新的课程理念。新课标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表述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要素,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4年版2024年修订)的思路保持一致,有利于加强初、高中学段的衔接,更好地体现学习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三、精选和优化了课程内容新课标强调了历史课程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为指导,根据历史时序,展示中外历史进展的基本过程。将历史课程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内容分成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跨学科主题学习,共七个板块。新增了“历史课程内容结构示意图”,将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融为一体,值得关注。课程内容中的前六个板块是历史学习的基础,每个板块都包括了内容描述、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四方面的内容。值得强调的是,新课标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增加了“跨学科主题学习”,以此来加强培育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在总课时中专门规划出10%的课时,设计若干活动,将分散的知识整合,借助不同课程所学知识和方法,培育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新增了学业质量板块这一板块包含学业质量内涵和学业质量描述两部分内容。新课标将7~9年级作为一个学段,研制了相应的学业质量标准,从“掌握历史进展过程中的重要史事”“了解历史进展过程中的各种联系”“认识历史进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三个方面来整体把握学业质量的评价,可以引导老师更好的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进行更加符合学情的教学设计。五、课程实施的要求更加具体、针对性更强在教学建议中,新课标特别强调了课程实施中要突出核心素养的培育。在教学评价中,强调了“教—学—评”一致性。同时,特别强调了“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弥补了老课标在这一部分内容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缺失。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命题工作的重视,与近期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精神高度一致。新课标特别增加了“老师讨论和老师培训”的要求。从培训内容到培训实施都给予了详细的阐述,旨在强调提升老师培训的质量,让老师乐于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以提升教学能力,解决老师“怎么教”的问题。同时,新课标还从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两个方面明确了教学讨论的方向,目的是不断促进老师个性化、精准化的专业进展水平的提升。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方案解读最近,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新修订的各门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学习、理解与落实将是当前基础教育界的一件十分紧迫的大事。新课程标准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或者说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究竟有哪些突破和创新?本文将结合自己参加课程标准修订的体会,从以下三个维度对此进行解读。第一,“属性”的维度。新课程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文本,文本的性质和框架及其所具有的教育学属性是什么。第二,“课程”的维度。课程标准的内核是课程,是“基于课程,通过课程,为了课程”的标准,新课程标准所蕴含和反映的课程观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三,“标准”的维度。课程标准的形式是标准,是从标准的角度来法律规范课程的,新课程标准在形式或结构上有什么变化。01新课程标准的属性:内涵澄清与文本框架课程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文本?其框架或主体内容有哪些?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