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宗教政策§7.1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知识点】7.1(1-3题)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1)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民族平等。(2)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民族团结。(3)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坚持民族共同繁荣3、处理民族关系三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共同繁荣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7.2(4-7题)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5、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A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B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C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D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7.3(8题)8、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西藏:今非昔比】1951年5月23日,西藏实现了和平解放,从此翻开了西藏发展历史的新篇章。60年来,西藏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充满活力的新西藏巍然矗立在世界之巅。但是,在1951年之前,西藏却还是原始的封建农奴制社会,虽然历经一千余年,但西藏整体上来看还是处于中世纪的原始阶段,在残酷的农奴制度下,西藏社会如一潭死水,那时的西藏给人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即使到了1951年和平解放之前,西藏依然如此。据历史记载,那一年西藏人口约为100万,其中农奴人口即占到了95万,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当时西藏95%的人口都是贫穷人口,因为按照当时西藏的农奴制度,这些农奴就是奴隶,他们没有自己的财产,甚至也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生来就是被农奴主奴役的。而与此同时,仅占人口5%的官家、贵族、寺庙上层僧侣,也就是所谓的三大领主拥有西藏全部的耕地以及绝大部分生产资料,而广大农奴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极端贫困。在这种黑暗的制度之下,当时西藏人均寿命只有35岁,也就说,按照传统的三十而立的说法,大部分农奴很难活到而立之年,农奴们生活之悲惨可想而知而西藏和平解放之后,百万农奴的命运就发生了重大转折。60年来,西藏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现在的西藏处处充满了生机活力,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空前提高。这种提高表现了方方面面,比如人均寿命已经由35岁提高到了67岁,完善的医保制度对提高西藏人民的健康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公共医疗保障制度在西藏已经实现了全覆盖。比如教育,在和平解放之前,西藏只有农奴主的孩子才有机会上学,而广大农奴们的孩子根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事实上,千百年来,农奴们只要能够从事农业生产就可以了,农奴主根本不会给他们上学的机会。而和平解放之后,西藏教育快速发展,现在西藏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教育体系,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超过55万人。同时,国家对西藏贫困家庭的子女上学还有特殊的“三包”政策,以确保所有的孩子都有学上。而至于生活水平,那种对比更是强烈。在旧西藏农奴们的生活只有八个字,“食不裹腹,衣不蔽体”。而现在,西藏人民的生活已经跟上了时代潮流,温饱问题早已解放,汽车、摩托车、电视、电脑、洗衣机等高档商品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现在通过青藏铁路去西藏旅游的人非常多,去年进藏旅游人数近700万,所有人对西藏的一个共同印象就是,西藏的天空非常蓝,西藏的雪山非常美,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非常好,与其它地区没有什么区别。的确,经过60年的发展,西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如果我们能联想到,仅在60年前,西藏还是极端落后的农奴制社会,那么对于现在西藏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我们内心的感触就会更加深刻。而西藏之所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