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会声会影——电影《神话》预告片的制作适应范围:高二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2)视听制作课时:3课时一、教材分析视听制作是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2)的内容。本节介绍了从规划书设计开始,经过各种素材的获取与处理,直到后期制作的视听作品的全过程。学习本节后,学生完全可以做到如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声音和视频素材的采集与加工方法,学会音视频的合成技术。(2)视听作品的格式及其存储,呈现和传递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方法。2.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表达、交流或创作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媒体和工具完成视听作品,用以呈现信息、发表观点和交流思想。(2)能对采集、加工的素材进行有效的存储和管理。(3)能对视听作品及其制作过程进行评价。(4)能制定视听作品创作的基本思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创作视听作品的全过程,形成积极主动学习和利用多媒体技术参与多媒体作品创作的态度。(2)能理解并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认真负责地利用视听作品进行表达和交流,树立健康的信息表达和交流意识。三、学生分析学习到本节内容的学生之前已经对多媒体的知识有基础的了解,知道音频和视频文件的格式与特点,学习过声音的录制及视频文件的转换。由于之前有过文本编辑制作、图片作品制作、动画作品制作的经历,所以对视听作品的制作学生有很高的热情和兴趣,都希望能通过本节的学习制作出优秀的视听作品。四、教学内容分析1、在常用的多媒体中,声音、视频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它们都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有人将它们的统称为运动的媒体,视听作品通常是声音与视频的结合。视听作品的一般制作技术,如声音的获取及一般加工技术,视频素材的获取及一般加工技术,影音合成及其输出的简单技术。2、多段视频素材的衔接是视听作品制作中常遇到的问题,此时不仅要保证画面与旁白同步,还要考虑过渡方式、转场效果。力求过渡时间有短有长,表现节奏有紧有松,与旁白紧密结合。3、在音频处理上,旁白和背景音乐通常分别需要利用两个音轨合成在一起,背景音乐的强度应比旁白低一些,在音频上有主有次,以突出主题为保证背景音乐的完整性,可以根据旁白和基本编辑好的影像长度决定背景音乐的总长度,然后调整剪辑和过渡的长度,以及旁白语句之间的停顿时间,以保证画面、语音和背景音乐的完整和同步。以上三点,都是教学内容需要做到重点突破的地方,学生遇到困惑的地方,应及时示范讲解。五: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声音和视频素材的采集与加工方法。2、难点:音视频的合成技术。六、教学方法本课例主要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实施教学,以学生实践为主体,讲练结合。教师先是通过演示、点评进行操作引导,通过小组互助实现全体发展,通过学生的共同讨论来帮助学生自我完善、共同提高。七:教学过程八、教学反思1、选主题的反思。我刚开始让学生做视听作品作业的时候,布置的作业题目是:“电视诗歌散文”或“高中生活记录片”二选一,因为教材上视听作品欣赏的时候就有这两种作品介绍。并且两题目的主题自定,老师不指定专门的诗歌或散文。想的很好,可是在第一个班实施的时候就遇到反映上来的问题:视频源素材怎么找?如果要从VCD或DVD获取,得要等到放假回家才能找,并且不一定有。而且主题范围太广,学生有点茫然,第一次做这样的作业,希望老师能统一主题我于是马上针对反映的问题改变策略,改变选题。既然选题不适合学生视频素材的获取,就让学生做一个共同的主题:电影预告片。这应该是个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主题,主题的选定解决了上面的问题,因为我只要把这部影片的源素材共享出来,学生也一定能实现用超级解霸获取视频素材的学习。得到的经验就是布置学生做的作业,一定要考虑到主题的实际可操作性,不能随意的想当然学生会做。主题是整个作品的灵魂,主题的确定是整个视听作品创作的开始,所以教师需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为学生的整个制作过程奠定良好基础。2、视听规划书的制定视听规划书的制定切忌走过场,它不仅是规范化创作不可或缺的一步,也是后续工作顺利开展的切实保证。在学生完成视听作品规划书的时候,教师应提示学生注意规划的可行性。3、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