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强海南省儋州市思源高级中学刘兰萍导入导入中国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就建立了以皇权为中心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此之后,中央和地方的权力、皇权和相权的此消彼长就成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同时,不断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更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到了封建社会的晚期——明清时期,君主专制更是达到了鼎盛。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明清两代统治者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都采取了那些措施,并有什么影响?背景和目的背景和目的背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统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目的:为稳定、巩固封建统治。一、宰相制度的废除一、宰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出生于赤贫的农家,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于应天(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在位三十一年,恢复生产、与民休息,清除权臣、整肃吏治、严惩贪官,创立卫所、巩固边防,重视农业,对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统一和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但他大兴冤狱,诛杀功臣,设立锦衣卫,对官民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行政军政监察1376,废行省,设“三司”1380,废宰相,权分六部原因:相权过大,妨碍皇权集中(根本原因)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经过:洪武十三年(1380),明太祖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并下令以后不许再设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结果:至此,秦以来的宰相制度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二、内阁的出现二、内阁的出现明成祖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式确立明太祖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奠定基础明宣宗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发展明神宗明神宗:内阁首辅(削弱六部职权)—全盛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俗地解释它?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内阁首辅=宰相?明代的内阁制=前代的宰相制?内阁制与宰相制内阁制与宰相制内阁制与宰相制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比较宰相制宰相制内阁制内阁制相同相同不不同同权力权力来源来源职权职权对皇权对皇权作用作用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制度、制度、职位职位皇帝的支持、皇帝的支持、信任信任参与决策参与决策无决策权无决策权制约皇权制约皇权不能制约不能制约三、军机处的设立三、军机处的设立军机处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皇权受到限制皇权有所扩大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清朝初期满洲贵族商讨并决定军国大事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决定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军机处的前身:军机处的由来:目的:选择军机大臣的条件:军机处的特点:军机处职能:影响: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军机房亲臣、重臣(即皇帝亲信的满汉官员)跪受笔录,承旨遵办一切军政要务强化皇权,加强统治简(人员简单、机构精干)、速(办事效率高)、密(地处内廷,保密性强)军机处雍正初年为用兵西北而设置的,专门处理有关前线的奏报和诏令。军机处内景军机处内景左上图:隆宗门内军机处右上图:军机处内景左图:军机处的位置军机处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区别军机处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区别军机处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定权。军机处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惟命是从,负责往下传达,连建议的权力也没有。这样从中央各部到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都直接听从皇帝的指挥。至此,不仅内阁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皇权得以大大加强。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顶峰。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在一定范围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