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左传》关于《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而作。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体例介绍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公元前686年冬,齐襄公被堂弟公孙无知杀死,无知自立为君。几个月后,齐臣雍廪又杀死了公孙无知,这样,齐国的君位便空置了起来。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关于长勺之战学习任务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概述课文大意。试以曹刿的活动概括各段内容。译读第一段内容,理清层次。按提示背诵第一段。读准字音刿间鄙孚帛guìjiànbǐfúbó夫轼辙盈靡Fúshìzhéyíngmǐ曹刿问战曹刿参战曹刿论战曹刿请见三问—三答可以一战取信于民译读课文十年春,齐师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间焉?”刿曰:“肉食者鄙鄙,未能远谋远谋。”乃入见。军队攻打请求拜见大官们谋划参与目光短浅深谋远虑问:“何以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牺牲玉帛,弗敢加加也,必以信信。”对曰:“小信未孚孚,神弗福福也。”公曰:“小大之狱狱,虽虽不能察,必以情情。”对曰:“忠忠之属也,可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凭专有:通“遍”,遍及徧指猪、牛、羊等。虚夸实情赐福、保佑案件即使按实情处理尽职可以凭借为人信服译文解读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大官们谋划这件事,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去见(鲁庄公)。曹刿问庄公:“凭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是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祭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小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清楚,一定按实情处理。”曹刿说:“这才是尽了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政治远见论战前准备请见——肉食者鄙何以战——取信于民军事才能从战指挥齐人三鼓——反击下视探望——遂逐军事才能彼竭我盈——敌疲我打辙乱旗靡——敌退我追论战胜原因我眼中的鲁庄公一、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民曹刿得以参与论战二、鲁庄公面对曹刿“肉食者鄙”的批评和“小惠”、“小信”的刺耳意见,仍能虚怀若谷,唯才是用;三、鲁庄公不高高在上,而是亲临第一线,深入实际,“战于长勺”“与之乘”,甘当配角,让能人“掌旗”;四、鲁庄公不被“齐人三鼓”势头吓懵,用人决心坚定,不收回成命,不打退堂鼓,不干扰能人的作战部署;五、鲁庄公善于总结经验,“既克”之后能“问其故”,向内行请教,学习如何掌握战争的规律。归纳本文中心:本文记叙了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