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小学语文论文题目:《北京亮起来了》教学案例与反思单位:渌田镇大洲完小姓名:陈志佳联系电话:13407477688《北京亮起来了》教学案例与反思渌田镇大洲完小陈志佳联系电话:13407477688◆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北京亮起来了》◆教学主要任务: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感知课文大意。◆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自主识字。◆教学难点:积累词语,理解词意。◆教材分析:这篇课文由六段文字和三幅精美的彩照组成。图文结合,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那灯光灿烂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这座文化古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这篇课文立意新颖,表述清楚,语言生动,是小学生了解我国首都、学习语言的好教材。◆学情分析:二年级48班,共有52名同学。本班的孩子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他们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而且已经有一定的朗读兴趣。◆第一部分:教学实录及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孩子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古老而又现代化的城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北京夜景的文章,第12课《北京亮起来了》。2、师板书课题,并把“亮”字用红粉笔突出来,学生跟着书空课题。师:谁来读读课题?生1读课题(师:你的声音真甜。)生2读课题(师:你这个“亮”字读得真响亮。)3、质疑课题。师:孩子们,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指名回答)问题(1)哪些地方亮起来了?问题(2)什么时候亮起来?问题(3)为什么亮起来了?问题(4)北京的夜晚到底有多亮?(怎样亮?)小结:师:孩子们,你们真棒!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课题,居然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来让大家思考,真的是了不起!【设计意图】在书写课题时,我特意把“亮”字标红,是想让学生在读时突出“亮”字,生音读重点。质疑课题,也是想让学生紧扣住“亮”字入手来提出问题,故设疑问悬念,来激起孩子们迫切走进课文,寻找答案的兴趣。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文中不认识的字。2、小组互动要求:(1)组内解决不认识的字词。(2)组内分段轮流读课文,注意倾听,同伴读错的地方要及时纠正。3、全班交流、检测:师:孩子们,你们还有不认识的字吗?(生:没有啦)师:真的没有啦?(生:真的没有啦!)那好,敢接受老师的检测吗?(生:敢!)(1)检测一:开火车认读带拼音的单个生字。师:首先,让我们踏上“识字快车”去接受生字宝宝的考验吧!师:火车火车开起来生:开到我们小组来师:火车火车竖着开,一开开到第六组检测中出现的生成有:前后鼻音读不准,如把“霓”的读音“ní”读成“níng”、把“井”的读音“jǐng”读成“jǐn”、把“烁”的读音“shuò”读成“lè”等。(2)检测二:出示几个难记住的、容易出错的没带拼音的单个字“烁”、“煌”、“霓”、“幢”、“廓”、“绚”。师:火车火车怎样开?生:火车火车这样开师:火车火车横排开,一开开到第一排师:带拼音的生字,同学们读得很好,下面老师把拼音去掉,从里面挑几个难一点的字,你们还敢挑战吗?(生:敢!)(3)检测三:点兵点将,学习小组内开火车轮流读词语。师:点兵点将生:你点我读(师点到谁,谁就读)师:生字这一关通过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词语乐园”去接受词语朋友的考验吧!(检测中,少数学生对四字词语的朗读节奏把握不好,师相机顺势指导朗读。)(4)检测四:分段轮读课文。(读完后,其他学生点评、正音。)师:词语朋友也难不倒大家,现在让我们进入“课文大闯关”。(指名6个学习小组,每组派一名代表挑战读。)检测中出现的生成:把“勾画”读成“约画”、把“一幢幢”读成“一栋栋”。(5)检测五:解决“北京的哪些地方亮起来了?”师:从刚才他们的朗读中,现在你们能说说“北京的哪些地方亮起来了呢?”并出示课件“北京的哪些地方亮起来了呢?”(指名回答)师:发现举手的学生不多,师适时抓住教育契机,立马启动一个小三段,给学生1分钟小组交流时间。(交流后汇报)小结:师:孩子们,长安街亮了,环形路上亮了,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也亮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