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校一品”校本课程会议上的讲话与“一苇杭之”成年笄礼活动策划书汇编“一校一品”校本课程会议上的讲话今日,我们在这里开一个关于“走进花木”校本课程二度开发的研讨会,在临会的前一天,我突发感觉,本次会议的功能可以放大,提了这样一个会标“尧塘小学‘一校一品’实施开发研讨会”。校本课程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的《走进花木》的校本课程推动了我校高标准地跨入了省级实小的行列,并被常州日报,江苏教研网以“农村沃土上绽放的特色之花---金坛市尧塘小学《走进花木》校本课程研发与实践纪实的专题报道。“走进花木”花木的课程为我校带来声誉的同时,也真真实实地给学校带来了教育的实效,学生享受到了真切的课程体验,学校有生机学习有情趣,很多老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建设的能力都得到了长足进展。老师们在评职称之际,总把《走进花木》参考方案放入成果集里。开发了《走近小庄村——花盆拾趣》《秋来江南白果香》《小小导游我能行》等十数个经典教学案例。教育是与时俱进的事物,打造“一校一品”是我市教育提出的新举措新目标。在校长这个学校进展的导师拍板,仍以打造“花木文化”为学校个性品质的决定后,当下我们应该继往开来,把花木文化深化研发与实践就成了当前的重点工作。今日的研讨,主要分成这样两个议程。议程一,我们大家就尧小实施“花木文化”校本课程做一个历史的回顾,也可以谈谈自己在以往的实施开发花木文化教学案例中的感悟,更可以谈谈学校在深化推动校本课程中的难点与困惑。议程二,有本人就二度开发校本课程谈几点参考意见,供大家讨论。如下:第1页共6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编本既是教本又是读本。通俗易懂,尽可能做到贴近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课时教学方案设计为主。二、课程开设后,老师要有东西可教,学生有东西科学。分年级分学期编写,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分年级是考虑到课程的目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学期编写是考虑到时令,让我们的老师能随着季节的变化落实在课堂内外,学生感觉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学到眼前所感的东西。每学期可以设计到15课时,让老师选用,预设性与生成性共存。三、充分考虑课程资源的校本性、社区性。选用的实物标本、图例必须是以学生的作品、校园与社区为主。四、避开内容编排的混乱与重复,仍然根据“认识、摆赏-花草树木与生活-花草树木与艺术-花草树木与道德情感(读、说、写)”四大部分,分编写小组分部分编写。五、有很强的课程意识,吸取前期成果,引入现代意识(低碳生活),尽可能地收集拓展课程资源,参阅各种工具书。六、编写体现过程性。各周前拿出课时教学方案——分发到科任老师手中课堂施教——根据教学效果修订——成稿。七、追求文本格式的存同求异,追求版面的大方、美观、生动活泼、精致不粗糙,尽可能地使用色彩,达到出版的水平。第2页共6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苇杭之”成年笄礼活动策划书前言:XX多年前,中国古代就有为20岁的男子进行冠礼,为15岁的女子进行笄礼的传统,这是人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成年仪式。闽南泉州地区的风俗,则将男子与女子的成年年龄统一定为16岁。无疑,成年仪式是一个人一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时刻,这是孩子从“童蒙养正”步入“大学之道”的转折点。因此,进行成年礼则旨在唤醒孩子的责任担当,家国情怀。古代的冠礼,先加缁布冠,再加皮弁,第三加爵弁。彭林教授指出,加缁布冠是冠礼专用的,以后并不再戴。加缁布冠是为了教育青年人不忘先辈创业的艰辛。皮弁与朝服配套穿戴,地位要比缁布冠尊。爵弁是协助国君祭祀等庄重的场合戴的,地位最尊。三次加冠,每加愈尊,是隐喻冠者德行与日俱增。”(彭林著《中华传统礼仪概要》)《礼记·冠义》言:“三加弥尊,加有成也。”这可以看做冠礼的精神,从中寄寓了祝福冠者将来有成的美好愿望。加冠之后,再给冠者起一个字。之后,冠者依次去拜见母亲、兄弟、姊妹,大家一一还之以礼。男子加冠之后,必须明白孝弟忠顺的品质,并以此为依据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古代女子不戴冠,满15岁之后,由母亲为其行笄礼。笄礼的整个仪式过程如同行冠礼一样。不同在初加笄,二加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