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歌唱,韵律活动,音乐游戏,打击乐和音乐欣赏,它的全过程应当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在长期的多次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来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人格的发展。音乐教育对幼儿的节奏感的培养,幼儿情感的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的培养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幼儿园工作实践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动听的声音,美妙的音乐,喜欢随着音乐歌唱、舞蹈、游戏,音乐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音乐教材、教法改革的今天,我们当老师的难免会将自己的主观行为起支配作用,幼儿的所感、所想、所为常常并非源于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认识,而是教师思想与意志的巧妙强加。那么,教师就应激发幼儿的音乐灵性,让幼儿自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1、让幼儿在音乐中体验快乐音乐活动应始终让幼儿感到轻松和快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就应当认识到:(1)选择美好的音乐,使幼儿能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积累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2)创设轻松愉快的音乐活动氛围,让幼儿怀着愉悦的心情,自由、充满自信地与音乐进行交流。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发现孩子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让幼儿获得成功感。(3)音乐教育的内容要适合幼儿的水平,我们既不能制定一些较难的教育内容,让幼儿无法达到,无法获得成功感,也不能制定一些过于简单的教育内容,让幼儿失去学习、创造的机会。(4)教育方法应尽量游戏化,让幼儿觉得自己在玩音乐,与音乐做游戏,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2、引导幼儿感悟和表现音乐音乐是一门个性极强的艺术,每个人都可对音乐艺术有独特的理解。我们应鼓励幼儿用富有个性的方式表达对音乐、对生活的感受。①幼儿与成人欣赏音乐的角度有很大的差别,幼儿常常用心灵去领会,所以容易与艺术沟通。如果我们让幼儿用特有的童心去感悟音乐,那么,音乐世界就会在孩子面前打开新的窗口,展示新的内容。②让幼儿自由表现音乐。在教育过程中,应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教师可以启发、引导,但不可太多的暗示与强求。③诱发幼儿的音乐创作灵感。幼儿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常哼唱自己创作的歌曲,表演自己创编的舞蹈、游戏,这些自发音乐活动渗透着孩子的创作灵感,充满了稚气而大胆的想象。3、引导幼儿掌握必需的音乐知识技能我们在处理幼儿学习音乐知识技能与幼儿兴趣这两者关系时,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点:①幼儿需要掌握的音乐知识技能是比较粗浅的,不能要求过高。②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不等于灌输与强迫训练,应让幼儿积极参与,主动学习。③对幼儿的音乐指导,应尽量与幼儿生活有机结合,让幼儿在生活中多听、多看、多表现。④对幼儿音乐技能的要求应当因人而异。4、选择幼儿喜欢的音乐、儿歌进行形象教学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应选用幼儿喜欢的音乐或儿歌进行形象教学,并让幼儿进入角色,进行模仿。当唱到小白兔时,可以让幼儿模仿小白兔蹦蹦跳跳的样子;当唱到小鸭子时,幼儿就会学摇摇摆摆的样子;当唱到小鸟时,幼儿会摆动两手,当作翅膀,展翅飞翔。这样的音乐会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并容易进入角色。这种生动活泼、富有幼儿情趣的教学,激发幼儿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更能使幼儿容入到音乐中去。在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今天,你教我学,你说我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越来越多的被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所代替。这就不断要求教师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音乐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