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德建设是实现“全员育人”的关键杜桂芳内容提要: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提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用行动诠释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这就是育人行为。教书育人者必先学为人师,行为示范——育人先育己,育己要重德。提高全员育人水平,加强师德建设是关键。“打造教师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营造和谐人际文化,践行以德育德;注重示范引领,认真履行岗位德育职责”是我校加强师德建设实现全员育人的思考和实践。正文:全员育人从广义上是指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教育,狭义上指学校范围内全体教职工对学生进行教育,即学校每一位成员都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主体,全体教职工都肩负着育人的责任。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提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当前,我们认真贯彻区教委“1231”德育思路,深入研究学校德育八大领域中全员育人的有效落位,我校对此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我们认为教书育人者必先学为人师,行为示范——育人先育己,育己要重德。提高全员育人水平,加强师德建设是关键。一、打造教师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职业精神是工作动力。师德是教师境界、教师灵魂、教师魅力,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用行动诠释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这就是育人行为。为使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我们注重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努力打造六种职业精神:一是依法治教的法制精神。这种精神是教师依法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思想基础。要求我们对国家的《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尊重、认同和执行。二是以爱育爱的人文精神。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实践中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名学生,让学生在关爱中成长。三是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敬业是职业态度的体现,在工作中必须恪尽职守。四是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真”的不懈追求的品格和精神。如我们要求真实的备课、追求真实、朴实、扎实的授课,诚信考试等。五是共同合作的协作精神。教师的协作精神是以教育事业发展为核心、以和谐相处为基础、以共同合作为方式的一种思想观念和优良品质。体现为尊重同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老带新、携手共进等。六是为人师表的自律精神,即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崇高的道德责任。因为我们知道教师素质是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在这六种精神感召下,老师们增强育人意识,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从而更加明确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人格在育人的过程得以完善,教师的职业魅力在育人过程中得以升华。二、营造和谐人际文化,践行以德育德干群关系、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氛围是一种校园和谐的人际文化,是干部、教师、学生积极向上、勤奋努力的精神体现,校园和谐的人际文化是师德建设及全员育人的基础。(一)以人为本,在人文关怀中走进教师心灵人本管理,包括对人的重视、尊重、与关怀三部分,即重视人的发展,尊重人的感受与选择,关怀人的处境与困难。由于教师职业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繁重性、示范性和高度责任感的特点,这决定了老师们的工作时间长、心理负担重、思想压力大,这是其他任何一种职业所不具备的特点。反思我们的管理者有时对教师有一种高于常人的要求,忽略了教师也是人,要孝敬老人,教育子女,休闲娱乐……他们会生病,会伤心,会有解不开的疙瘩,甚至有的时候还会耍小孩子脾气。但是教师在孩子面前会收起所有的个性,无怨无悔担当起孩子们的慈母、严父、朋友……但是当来自生活、工作中的压力让他们不堪重负时,他们多么想找到一个宣泄的对象“有泪尽情流”、有话尽情诉,这就要求这个宣泄对象必须强大而温柔,能为教师遮风挡雨,抚慰伤痛的心灵。其实学校领导在这时所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