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家营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上)《沁园春雪》导学案(001—002)主备王亚智____复备_______班级______组名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词的大意。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词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3、感受伟人的豪迈与博大胸襟,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词的大意。2、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3、感受伟人的豪迈与博大胸襟,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树立远大抱负。教学难点1、“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理解。2、学习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课时分配】2课时第一课时(001)一、知识链接:1、背景简介: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2、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二、预习导学1、你知道哪些咏雪的诗?请写出其中的一首或一句。2、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和情感。①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相互交流学习平台11石家营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惟余mǎngmǎng()分()外妖ráo()折()腰风骚()稍逊()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代天jiāo()②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一项是()A.望/长城内外B.数/风流人物C.山/舞/银蛇D.欲/与天公试/比高3、诵读课文。要求边读想象词所描绘的景色。读完后,说一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三、合作探究1、概括上下阙大意,并说说上下阙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词的上下阙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分别给上下阙分层,概括各层大意。说说“望”和“惜”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3、全词的主旨句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4、作者在下阕中为什么要评论历代帝王?其中的“惜”字应如何理解?5、这首词综合运用了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它们是如何有机结合的四、当堂检测:根据课文填空(1)《沁园春雪》的作者是___。柳亚子曾说这首词“虽苏、辛未能抗”,其中“苏”“辛”分别指宋代词人___和___。(2)《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___,题目是___。(3)上下片之间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4)“稍逊风骚”中的“风”本指______,“骚”本指_______。两者合称历来泛指_______。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5)恰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相互交流学习平台21石家营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后,对满堂学子深情地说道:“_______第二课时(002)一、自主学习:1、按要求填空:(1)《沁园春雪》这首词,上阕主要写雪景,其中概括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具体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写想象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下阕从__________引出_______,纵论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___。(2)《沁园春雪》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全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读课文,析疑点1、上阙中作者“望”见了哪些景物?其中的“望”能否换为“看”?2、“惟余莽莽”“顿失滔滔”中的“惟”和“顿”有什么表达作用?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4、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虚景?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5、“略输文采”“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