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上的舞蹈文字符号的艺术书法的概念“书法”是中国的国粹之一。(中医药、书法国画、京剧、武术等)从狭义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书法就是:笔尖上的舞蹈,文字符号的艺术。书法的发展历程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等阶段,依次演进。在书法的明朗时期(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由繁复的篆、隶趋从于简易的楷、行、草。它们成为主流风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房四宝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文房四宝”在南唐时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它们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是融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为一体的艺术品。2007年,中国“文房四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房四宝——墨文化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最早记述制墨的方法。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丹青》篇的《墨》章,对用油烟、松烟制墨的方法有详细的叙述。墨烟的原料包括桐油、菜油、豆油、猪油、和松木;其中以松木占十分之九,其余占十分之一。墨分“松烟墨”和“油烟墨”两种。松烟墨以松树烧取的烟灰制成,特点是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多以动物或植物油等取烟制成,特点是色泽黑亮,有光泽。最常见的桐烟墨,坚实细腻,具有光泽。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只有着色的画偶然用松烟。文房四宝——纸文化宋苏易简《纸谱》:“蜀人以麻,闽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麦面稻秆,吴人以茧,楚人以楮为纸。”造纸,旧用人工制造,先取植物类纤维质之柔韧者,煮沸捣烂,和成粘液,匀制漉筐,使结薄膜,稍干,用重物压之即成。文房四宝——砚文化我国自古就把砚解释为研磨工具。良好的石材用于刻砚,有发墨快、不损笔、不易干涸和易于洗涤等优点。刻砚工匠因材施艺,充分利用砚石的各种天然形态、色汗纹理、透明石眼,巧于雕成各式砚台,风格清隽高雅,堪称文房之宝。从唐代起,端砚、歙(she)砚、洮(tao)河砚和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其中尤以端砚和歙砚为佳。文房四宝——笔文化我国的书写用笔起源很早。根据未经刀刻过的甲骨文字判断,夏商时期就已经有原始的笔了。如果再从新石器时期彩陶上面的花纹图案来看,笔的产生还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已经制作和使用书写用笔了。那时笔的名称繁多:吴国叫“不律”,燕国叫“弗”,楚国叫“幸”,秦国叫“笔”。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笔”就成了定名,一直沿用至今。传说,我们现在所用的毛笔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大将蒙恬发明的。毛笔的分类按笔头原料可分为:胎毛笔、狼毛笔、兔肩紫毫笔、鹿毛笔、鸡毛笔、鸭毛笔、羊毛笔、猪毛笔、鼠毛笔、虎毛笔,黄牛耳毫笔等。依尺寸可以简单的把毛笔分为:小楷,中楷,大楷。依笔毛的种类可分为:软毫,硬毫,兼毫等。按用途分为写字毛笔、书画毛笔两类。依形状可分为:圆毫,尖豪等。毛笔的选择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瑞。笔尖则写字锋棱易出,较易传神。作家常以“秃笔”称自己的笔,但笔不尖则成秃笔,做书神采顿失。选购新笔时,毫毛有胶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检查旧笔时,先将笔润湿,毫毛聚拢,便可分辨尖秃。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毫若齐则压平时长短相等,中无空隙,运笔时“万毫齐力”。因为需把笔完全润开,选购时就较难检查这一点。圆: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力完足,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笔锋圆满,运笔自能圆转如意。选购时,毫毛有胶聚拢,是不是圆满,仔细看看就知道了。健:即笔腰弹力;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笔有弹力,则能运用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弹力较羊毫强,书写进来坚挺峻拔。关于这一点,润开后将笔重按再提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