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思我成长----做一个有反思的教师一篇《我思我想我成长》文章•善于学习转变理念•立足课堂认真反思•积极教研勤于写作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如是说。•1、把教师看作是“充分发展的个人”。•只有能够促进个人发展的教师才是最优秀的教师,只有促进个人发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它强调教师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注意人格的塑造和培养。•2、把教师看作是“善于思考与反思的专家”。•认为教师是思想家。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水平。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第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性。•第二,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第三,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教师专业发展从几个方面努力•勤于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转变理念—教师专业发展的灯塔•立足课堂—教师专业发展的舞台•勤于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智囊•教学科研—教师专业发展的“翅膀”•二、专业化发展模式•结合国内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成果,我们提出了“学习、对话、反思、培训”的模式。三、教育者的反思•教师反思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教师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这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密切相关。•杜威最早对反思进行了描述,认为“反思是一种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一般认为:反思就是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多角度地观察、分析、反省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教师专业发展就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更是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的反思活动既是一个个体的活动,也是一个群体的活动。•为促进教师的反思,学校要求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要有课后札记,除此之外,学校还积极加强校园网的建设,提倡教师们在网上书写反思日记。四、我们如何反思?反思什么?•教师如何反思?又有多少教师真正具有反思力?—《记我的一次反思教学历程》,至少显示出教学反思的两个秘密:第一,反思的起点是回顾“事件”,反思的目的是“寻找另外的方法”;第二,无论回顾“事件”,还是“寻找另外的办法”,反思总是以“学习”为前提。•寻找“更好的办法”•反思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事件或教学问题,就是为了不断询问自己:“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反思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提醒自己的过程:除了自己原来的教学方式之外,还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反思的结果总是:并不是“非如此不可”,而是“别样也行”,甚至别样“更行”。•但是,教师从哪里寻找“更好的办法”?•只有那些真正保持了“阅读”或“学习”习惯的人,才有可能真正进入“反思”或“研究”的状态。•也只有那些真正提升了自己的反思力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有专业智慧和人格魅力的优秀教师。•无论“教师反思”,还是“教师学习”,教师最好在反思或学习之后,可以多写一些“教师反思日记”或“教师学习日记”。•对教师来说,“教师反思日记”或者“教师学习日记”,•很可能比教师模仿专业研究者的风格撰写“教育论文”更有意义。1、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的内动力,有了足够的动力才能驱使教学走得更加久远。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体验比名次重要,付出比给予重要,巧干比苦干重要,勇敢比畏缩重要,对话比对抗重要,激励比指责重要。秉承“以人为本”,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加强学用结合;加强教学知识的形成和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2、教师生涯规划的反思:规划+反思+培训=成长北师大教授楚江亭指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不应等同于每五年评上职称、按时上涨工资,而应该是一名教师对自己30年工作的一个长远计划,是教师个人的成长手册。这份职业生涯规划还应该与学校的培训目标相结合,实现个人与学校的共同成长。楚江亭教授认为:只有教师拥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