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学案第二课时灌云县伊山胜利小学霍建香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3.通过合作学习解疑迁移,引起共鸣,乐于倾吐表达并努力实践。二、学习重点:学习高尔基在院子中赏花和高尔基写信教子两个部分,体会父子间浓浓的亲子之爱。三、学习难点:学生初步体会高尔基信中的话:“‘给’,永远比‘拿’愉快……”。四、学习准备:1.名言警句书签若干。2.学生人手一张信纸(或书签),课前了解奉献事迹五、学习流程:(一)学情调查:1.请用一个字形容这两个主人公之间的情感关系。()2.默读课文,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或句子。-------------------------------------------------------------------(二)自主阅读,品味感悟:1.默读课文,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儿子深爱着父亲?我们可以边读边在有关语句上做记号。2.课文的4~5自然段就写了春天鲜花盛开时的情景,你能读好它吗?先自己试着读一读。3.课文不单讲了父子之间的亲子之爱,还将这爱推而广之,使它更广博、宽泛读读作家给儿子的信,感受这位父亲的用心良苦、崇高伟大:(1)小组内讨论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联系实际说一说你的想法;(2)有疑难的大胆提出讨论,合作解疑。(3)把搜集的资料灵活用一用。(三)交流展示:交流汇报对语句的感悟理解。(四)互动探究:1.比一比有什么不同?(1)“给”永远比“拿”愉快。(2)“给”,永远比“拿”愉快。-----------------------------------------------------------------2.理解两处“美好的东西”分别指的是什么?明明种在庭院里怎么说在“岛上”留下鲜花?----------------------------------------------------------------3.高尔基说“当你给别人美好的东西的时候,你自己也会感到愉快。”你尝到过这种愉快吗?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第二课时灌云县伊山胜利小学霍建香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创设情境,品读语言,体会父子情。3.了解父亲的来信,能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二、教学重点:指导学习高尔基在院子中赏花和高尔基写信教子两个部分,体会父子间浓浓的亲子之爱。三、教学难点:理解高尔基信中的话:“‘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含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齐读)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课文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么?3.你们知道高尔基是个什么样的人吗?4.过渡:是呀,他不仅是位伟大的作家,也是位慈爱的父亲,他很爱自己的儿子!板书:爱5.谈话: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那么,儿子呢?(儿子也很爱父亲。)追问:从哪件事体现出来的呢?(儿子去意大利探望父亲,为父亲种花。)(二)交流展示,精讲点拨1.品读“栽花”,体会儿子也爱父亲(1)自由读课文2-3段,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儿子也深爱着父亲?我们可以边读边在有关语句上做记号(2)交流:你找到哪些语句体现儿子深爱着父亲?(相机讨论:“顾不上”说明什么?“一直”说明儿子是怎么做的?你能想象儿子“忙着”的情景吗?儿子真能干啊,当时,他才……,引导学生体会儿子小小年纪就很懂事,他这么做的时候会怎么想?读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儿子拿着比自己还高的镢头,辛辛苦苦地栽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他累吗?他觉得苦吗?为什么?)(3)指导朗读,体会儿子的爱抓住“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各种各样”指导学生个别读,集体读。(4)师引读:千山万水隔不断父子情深,瞧,儿子虽然只有……但他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人间最美的莫过于亲情,儿子从苏联赶到……(5)走进儿子内心,体会儿子对父亲的爱“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回家去了。”1临行前,儿子看着满院新栽的花草,此时,有些花还没有发芽,有些花已经成活了,但还没开花,,儿子小小的心灵一定藏着一个很大很大的愿望,他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想要对花儿草儿说,就请你大声地替他说出来吧!小结:是呀,儿子留下的不仅仅是鲜花,还留下了对爸爸的一份浓浓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