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朗诵《敕勒川》“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1.你们知道它的民风民俗吗?(比如平时的生活习惯、节日、活动之类)(1)、洁白的蒙古包(2)、马奶酒与手扒肉(3)、草原“那达慕”(4)、成吉思汗陵(5)、献哈达一、蒙古族简介——蒙古族: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马头琴是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绰尔”。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长调(舞蹈视频):长调歌曲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表现了草原人幸福、安宁的新生活。长调民歌的特点1、曲调悠长,起伏较大;2、节拍自由,节奏宽广;3、音乐具有辽阔豪放的草原气息。——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蒙古族民歌短调民歌:——《嘎达梅林》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蒙古族长篇叙事歌,也是一首英雄的赞歌,表达了草原人民对英雄的热情讴歌和无比崇敬之情。短调的特点1、篇幅较短小、结构较紧凑。2、节奏整齐、字多腔少、多叙述性特征。蒙古“呼麦”呼麦(图瓦语Хөөмей,蒙古语:Хөөмий,古蒙古文:kögemi“咽喉”),又称为浩林·潮尔,是一种典型的用喉音唱法的方式,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蕃”(音bo),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蕃巴”。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藏族草原辽阔,水草肥美。藏族的歌舞音乐:锅庄、弦子、囊玛藏族舞蹈的常用动作——松胯、弓腰、曲背等。又名《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在我国广为流传的藏族酒歌。全歌为一段体结构,由四个不规整的长短乐句组成,五声调式。曲调清新、质朴、流畅,具有浓厚的藏族民歌韵味。1、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哪些非常熟悉的藏族歌曲?2、你们能分辨演唱一两句吗?风格:旋律明朗、活泼、热情、奔放,跳跃,音乐色彩强,节奏明快舞蹈性强。节奏具有维吾尔舞蹈的韵律。情绪饱满激越。.接下来欣赏一段原汁原味的维吾尔族舞蹈服饰服饰:1)鲜艳的纱裙子;2)新疆小帽;3)小姑娘:长辫子;小伙子:八字胡食物:以手抓饭为主食,喜欢吃烤全羊等;2)土特产:无花果、哈密瓜、葡萄干等;3)宗教:伊斯兰教;4)药材:天山雪莲,罗布麻等。歌舞时常用伴奏乐器:手鼓、冬不拉和都塔尔木卡姆意为大曲,是一种包括歌曲、歌舞和器乐曲的综合大型套曲。由民间音乐家表演于节庆和娱乐晚会中。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特点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继承了古代西域音乐的传统,融合了中原音乐、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的因素,形成独特的维吾尔族音乐文化。音乐旋律明朗、活泼、热情、奔放,舞蹈性极强。1.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2.语言文化与风俗习惯3.社会生活与民族性格课余时间搜集整理更多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音乐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同学们:音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希望同学们多去了解一下我国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