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面对“挑衅”VIP免费

面对“挑衅”_第1页
1/5
面对“挑衅”_第2页
2/5
面对“挑衅”_第3页
3/5
面对“挑衅”摘要:学生“挑衅”就意味着我们教师的能力遭遇挑战,学识面临危机,修养接受考验,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一次检阅。我们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才能避免学生的“挑衅”,才能把“挑衅”变为一次教育的契机。我记起了一位教育家说的话:现代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以人为本就不能把学生当成矿物,认为学校是冶炼的熔炉,学生走出校门的时候都是一个样子。以人为本就要把学生当成生物,学生既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是植物既可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也可能是一株美丽的小花。是动物他既可能是猴子也可能是老虎。而猴子有猴子的聪明,老虎有老虎的凶猛。教育就是要恢复学生的千姿百态。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师是“神”,似乎无所不能,形象伟岸高大。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孩子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见识越来越广,对事物的理解和分析判断水平也日益提高。教师在孩子心目中也逐渐由无所不能的“神”的幻象,变为有所不能的“人”的本色。如隐伏云海的群山飘渺神秘,而当风云散尽自然真面给人形成的心理反差一样,真实本色往往不被接受。在这一时期,学生自主意识逐渐萌生并不断加强。对老师的行为也持着一种审视批判的态度,因此“挑衅”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这是一次主题为“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的主题队会。颇具反叛精神的李玲站起来发言,依旧是一副桀骜不训的样子,她说: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一个人的才能可能一时得不到赏识,但正如李白所说,我也同样相信,终究会有一天,他会找到一片施展才能的天地。说到这里,她以一种挑衅的目光看了看站在一旁的杜老师,说:“杜老师,请你不要介意,杜甫可能是你的祖先,但是我不喜欢他,我希望李白是我的祖先,因为我喜欢他诗歌飘逸豪放的风格。”李玲的话里话外明显有对杜老师的不满和挑衅,面对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杜老师会怎么办?教室里的空气凝结了,大家都把目光投向杜老师。只见杜老师微微一笑,说:我不会介意。恰恰相反,如果杜甫是我的祖先,我会感到自豪,因为杜甫和李白一样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跟李玲同学一样,我也很喜欢李白的诗歌。说完杜老师给大家朗诵了一首李白的诗歌《将进酒》。优美的诗句,激情的朗诵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课后经了解,才知道李玲跟刘名不和,而杜老师对班长刘名却倍加赞赏,李玲因此产生不满情绪。这才在班会上借题发挥,挑衅老师。我被杜老师的机智和学识所折服。无疑,杜老师的一番话柔中有刚,以柔克刚。表面上波澜不惊,风平浪静,内里却以和李玲甚至所有同学进行了一次思想的对话。他用亲和宽容的态度抚平了学生敌对的情绪,用机智幽默的方式点化了学生的不足,用丰富渊博的学识树立了教师的威信和尊严。教师的人格魅力也绽放异彩。仔细分析学生“挑衅”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其自负轻狂,目中无人的表现。二、是对老师不满的表现。李玲的表现,既是一种自命不凡的表现,也是对老师行为不满的一种负面情绪的发泄。我们知道,尽管自负轻狂的学生很少。可对老师的教育行为有不满情绪却属正常现象,“挑衅”就是这种不满情绪的外化。第三、“挑衅”是对教师能力的怀疑有这样一个事例:有位同学因对新老师的教学不满而公然在课堂上煽动学生起哄,使老师下不来台,原因很简单,原任老师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讲课言简意赅,且形象生动,往往十几分钟就能使学生轻松接受,把知识当堂消化。而新任老师则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上课惟恐老师听不懂,授课经常满堂灌,把课堂作业也压到了课外。教师的能力包括很多:如管理班级的能力,组织课堂的能力,在教学中贯彻自己教学思想,实践自己教学目标的能力等。而这些能力的大小,大多需要在与学生的交流实践中才能得以体现。而教师无论哪一方面的能力欠缺都会给教育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学生的“挑衅”就是这种影响的典型表现。第四:这种情绪来自对人格的藐视。一次去超市购物,隔着书架,听两位同学谈论他们的老师“水平特差”的话,声音不大,却特别刺耳,听得我浑身不舒服。我们的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已然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面对“挑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