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指导皮肤上的乡愁林东林①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到宁波去参观天一阁。我站在巷子里自顾自地拍了许多张相片。朋友却很少摄影,她会摸一摸那些斑斓掉落的墙面,会摘一些荒草的穗子和果实。后来她问我,你为啥不摸一摸它们呢?。我突然一怔,是啊,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用双眼观察多过真实的触摸呢?②小时候到树林里去,我会用手摸那些干燥生涩的树皮,摸那些疙疙瘩瘩的树钉,那种树皮、树钉的坑坑洼洼和粗糙的纹路,会把手掌划得涩涩的、辣辣的,可是却很有质感;我还会在碧绿的苔藓上,摸那种绿色和阳光照在其上散发出的绒绒的温暖,会摘一片树叶把它揉碎,看着它的绿色汁液染满手掌,感触那种汁液的清新、淡淡的冷以及它散发出的气味。黄昏的时分,树林旁的沙土里还有太阳的余温,我常常穿一条短裤、赤裸着上身卧在沙土里,细细的沙土掩盖在肌肤上,一点一点地传递着热量,直到沙土逐渐冷去,我才依依不舍地把身子拉出来,在夜色中穿戴沙土的温度回家去。③从少年时候的田园世界,到了一个工业的世界之后,咱们的肌肤感触能力,其实下降得十分厉害。由于生活条件好了,咱们不会再赤脚在路上走,不会被葛针扎到或被玻璃划到,所以痛苦的经历就少了;咱们不会去玩泥巴,不会去爬树,不会去河里、池塘里游水,咱们的肌肤不再感触到天然的粗糙、细致和冷暖。一个工业化的国际、人工的舒服国际,不知不觉地把咱们跟天然切割开来,咱们不再感触冷暖,不再感触细致和粗糙,不再感触痛苦。④在咱们小的时候,其实人和人的身体触摸,是频繁的。老一辈们会抚摸你的头;教师会握着你的手写字,那写下的每个字,带着体温经过手掌传递过来的;爸爸妈妈会把熟睡的你从沙发上抱到床上;你会亲密地揽着同伴们的肩;会和街坊牵着手一同上学、春游。可是在长大之后,每个人觉悟的独立认识,会逐渐把这些排挤在外。⑤曾经看过日本的一部电影《入殓师》,年轻的入殓师小林大悟,对每一个死者都仔细擦拭过抚摸过一遍,那些死去的年轻的、年迈的、如花的、苍老的身体,都是冰冷的,但是小林大悟却用自己的肌肤、温度和用心,把干净、尊严和体面给予他们,那是活着的人通过皮肤的力量所能给予死后的人最后的东西,小林大悟也从中感受到了肌肤死亡的温度和纹理的变化。⑥这样的经验,并不是谁都有的。一直到父亲去世,哥哥和父亲生前交好的两个邻居,趁父亲身体还有温度、还柔软,给他穿好寿衣。想起来,我有时候会嫉妒他们,因为他们在父亲从生到死的时候,感受到了他皮肤的从温暖到冰冷、从柔软到僵硬的过程,而这一切,在父亲把它们都带走的时候,我却没能去亲自地、细细地感受。⑦在这世间,一个人的皮肤,究竟能感受到多少东西,又究竟能留下多少东西?也许没有人会知道,也许我们在感受的时候,忽略掉了这种感觉,或者从没有意识到这种感觉。1.结合全文概括文章题目“皮肤上的乡愁”有哪些含义。(4分)参考答案:用皮肤感受到的对童年田园生活的回忆,用皮肤感受到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传递。标题含义和作用的解题指导:标题的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的作用主要有:(1)交代文章主要内容(说出内容)(2)揭示(暗示)文章主旨(说出主旨)(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的背景,渲染……的气氛。(4).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5).点明文章描写对象。(6).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7).有……的象征意义。(8).运用技巧(如设问,反问等),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注意点:有写作技巧或含义先要揭示,然后再说作用。2.请你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④自然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参考答案: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写了老一辈摸孩子的头,老师手把手叫写字等事,全方位多角度地写出了小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身体接触是频繁的(1分),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与人之间亲密接触增加情感交流的怀念和呼吁,(1分)增强了气势。(1分)句子赏析的解题指导:(1)从修辞的角度答题格式: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表现了……情感/效果等(写作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