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丹阳市练湖中心幼儿园王红兰几年前,省外一所名校公开了一封父亲给孩子的信:含辛茹苦的父亲在把儿子培养成大学生后,儿子非但不知感恩,反而变本加厉地向父亲索要高额生活费,甚至偷改入学收费通知,希望从家中拿更多的钱……这封信被校方公开后,学生缺少“感恩之心”成了最大讨论热点。去年年底,北京甚至有学生要求母亲去整容,以便开家长会时不丢自己的脸。如今的小朋友大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庭的中心,在家里有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一大堆亲人众星捧月般呵护着。从小到大,孩子的一切都由大人们一手包办。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家长们辛辛苦苦给孩子做好吃的点心,买好看的衣服,孩子却不领情,以为这一切都是应该的。这些现象也反映出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漏洞。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让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成为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积极地展开了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实践。(一)一日生活中融入“感恩”教育活动1、在日常生活中开展“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最初都拥有爱心,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生活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人的品行也发生了变化。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人们都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可以看出,孩子是渴望爱心教育的,爱心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大集体,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他们极其重要。作为老师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从孩子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一次,我带孩子们到户外参观,途中恰逢看见一个工人叔叔在疏通下水道,周围一带都散发着作呕的臭味。“老师,那位叔叔在干什么啊?”“站在那么脏那么臭的地方,他真不讲卫生!”……一些好问的孩子拉开了话匣子。我和孩子们商量后决定让他们自己去问叔叔。孩子们在我的带领下走到那位叔叔的身边。孩子们捏着鼻子问:“叔叔,这么脏,你在这干什么呢?”那位叔叔说:“下水道堵了,我得把它通一通,这样下雨时,雨水就不会把马路给淹了,行人走路就方便了。”我也及时加入了他们对话,进行引导……经过一番交流,孩子们都被感动了,争着拉着叔叔说:“谢谢你,叔叔。”“叔叔你辛苦了。”“我长大也要来和叔叔一样。”……这是一次多么棒的爱心教育现场啊!在晨间谈话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我为XX做什么?”“妈妈为我做什么?”等话题,让全班小朋友都来分享为亲人服务劳动的快乐。谈话目的是让孩子明白:父母养育孩子的不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爱,促使孩子不断由“被爱”向“施爱”转化。逢妇女节、母亲节、劳动节等节日,我们还会相应开展一些活动,让幼儿做一件让家人开心的事情,比如,给父母捶捶背、送一杯热茶或帮妈妈擦桌抹凳等等。在吃午饭或点心时,我们可以组织幼儿说说事物的由来,让他们知道食物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应该感谢他们,避免浪费的现象。2、在教学中开展老师可以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事故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讲解或让孩子们进行讨论,让孩子们明白感恩的道理。也可以教孩子亲自动手做一些感恩卡片,学唱一些感恩的歌曲,或是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也可以让孩子讲述他自己对感恩的认识,讲让他非常感动的事情。3、在游戏中开展游戏是孩子的伙伴,孩子的一日生活都离不开游戏。教师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来当妈妈”游戏中,要求孩子们抱着一个小娃娃去走路,吃饭等等,孩子们真切的体验到当妈妈的不易,于是在下午来接时,很多孩子都不让妈妈抱,而主动自己走着回家了。在游戏中体验并学会“感恩”是个让孩子直接体验接受的良好途径。(二)利用节日活动,开展感恩教育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许多传统的节日中就包含了“感恩教育”的内容,如:妇女节、教师节、重阳节、劳动节、元宵节等等,因此,我们就结合这些节日庆祝活动,积极地开展感恩教育。如:三八妇女节,我们请来了孩子们的妈妈,让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