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情感。2.学会并理解本课生字词,初步领会文章语言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第二段,品味语言文字,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我们每个人校服上都有衣袋。如果让你将自己的衣袋装满东西,你最想装满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评:可以看出来,你是一个……的孩子。2.有一个孩子,他装的东西跟大家都不一样,请看屏幕。出示:装满昆虫的衣袋通过预习,你知道他是谁吗?看到题目,琢磨一下,你觉得法布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能读出来吗?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检查生字词昆虫观察责骂纺织娘中毒垃圾殿堂鼓鼓囊囊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鸟栖虫居(1)指导“栖”的读音。(2)你发现第三行三个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3)一边读这三个词,一边发挥你的想象,你仿佛在法国南部圣莱昂的小村子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4)指名读一读书上是怎么描写的。思考:为什么在文章的一开头就写圣莱昂村子里的景象呢?2.理清层次(1)喜欢看球赛的人,我们通常叫他球迷,喜欢下棋的叫棋迷。那法布尔我们可以叫他什么?(2)速读全文,你能找出文中带“迷”字的词语吗?(板书:着迷迷恋痴迷)【出示句子】这组词语在文中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指导辨析词义。指名朗读,体会词义的变化。三、学习故事一“法布尔为抓纺织娘忘记了回家。”过渡:法布尔是一个昆虫迷,写人离不开写事,想想课文写了几件事反映出法布尔是个昆虫迷?(指答)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故事。1.默读2、3自然段,找出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句子。2.讨论交流:“三天前,……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执着寻找,找到纺织娘很不容易)“歌唱家”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声音喜爱,在他的眼里就是歌唱家。从“三天前”“终于”引发想象:你们想想,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在这三四天中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举例:天气的恶劣,被虫子咬……)句式:当的时候,法布尔;当的时候,法布尔又。3.指导朗读:你们的描述让老师好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你们能把这种很探究的不易读出来吗?(自练——指读——评读——再指读)4.小结:法布尔为了捉住这只纺织娘,找了三四天。这么辛苦,法布尔为什么还这么乐意呢?【板书:兴趣】(难怪法布尔这样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法布尔”。出示,好好读读。)四、学习故事二“虽遭父母责骂,依然痴迷于昆虫。”过渡: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乐此不疲。我们再来看看观察甲虫的故事。1.请同学们自己读4、5、6小节,交流感受深的句子。2.交流:(1)“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连续的动词;“欣赏”能否换成“观看”?为什么?)(2)“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甜滋滋”可以换个词吗?为什么甜滋滋?“满载而归”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法布尔的衣袋里有些什么?3.过渡:可是当法布尔甜滋滋回家时,等待他的又是什么呢?自己读读7、8小节,指名读再现情景。(品读中理解“怒气冲冲”“厉声责备”)4.出示第九小节,读读说说自己的体会。“放”能否换成“扔”?为什么?5.写父母的粗暴,对法布尔的形象起到什么作用呢?小结:写法布尔是个昆虫迷,课文不仅是从正面描写,也从反面描写来反衬出法布尔。6.然而,法布尔有没有放弃对昆虫的喜爱?接读“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面对着父母的责骂和不理解,法布尔还是一如既往,这就是迷恋。你觉得法布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板书:执着)6.小结: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如此的执着,他和昆虫已经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我们看到他和昆虫的情感在逐步加深。五、回归课题,领悟用意。1.我们通过两个故事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