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四中历史公开课第一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一、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2、识记日本幕府统治的建立、封建等级制度、锁国政策与封建统治的动摇、“黑船事件”、《日美亲善条约》、锁国走向开国、殖民势力的进一步渗透、社会危机的进一步加剧等基本试实;3、理解幕府统治的实质及锁国政策的影响,明确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阶级矛盾的尖锐、民族危机的加深、导致了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4、认识到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是内、外因造成的,它是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源。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将会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二、教学侧重【本课重点】: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状况及危机;【本课难点】: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内、外因素分析;三、思路介绍课前先播放《大国崛起》影片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相关知识的兴趣;然后展示亚洲地图,明确日本地理位置,接着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拟定学习框架:1、开国前的(锁国状态下的)日本2、日本开国(过程)3、开国后的日本实际上就是教材对应三方面,即德川幕府的统治、黑船事件和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这是本文的重点,通过PPT展示相关资料和教材对应知识点介绍,说明随日本封建领主经济的衰落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阶级矛盾的尖锐和激化,从根本上动摇了日本幕府封建统治的基础;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和侵略的加剧,日本被迫从开国,各种危机进一步加剧,为维新变革准备了最基本的条件。四、教学过程A、新课导入由影视资料《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的课前欣赏导入:(剪切片头背景,约2分钟)日本何以崛起为大国——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学习第八单元第一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B、新课教学一、锁国状态下的日本——德川幕府统治共6页;第1页宁乡四中历史公开课1、德川幕府统治的建立:幕府一词始自古代汉语,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在日本,最初指近卫大将住所,转指武士首脑征夷大将军(简称将军)府邸,以后又称将军为首的中央政权为幕府。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德川家族对日本的统治是通过幕府的形式实现的。◇注:简要介绍,使学生明确幕府统治的概念,可以的话还能介绍统治特点2、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状况:A、内政:封建等级制度森严1)表现:A)统治阶级:天皇+士★天皇:享有崇高威望,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并没有实权。◇注:天皇虽被剥夺了统治大权,但历史的传统使他仍具有强大的精神影响力,可以成为革新势力反对幕府统治的有力政治工具。★士:包括将军、大名、武士①幕府将军:掌握实权。将军也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②大名:藩的首领,(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拥有自己的军队,对隶属于自己的人民有征税、司法、行政等权力,但必须听命于将军。③武士:将军与大名养着的自己家臣。(武士从将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这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的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德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武士道”精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士修文练武,担任各级官吏,完全脱离劳动,惟一的职责是统治和镇压人民。B)被统治阶级:①农:(约占全国人口的80%)交租还要负担各种杂役和劳役,他们不能迁徙移居、变更职业、买卖土地、自由耕种作物品种等,受封建剥削和压榨的主要对象。德川家康主张将农民置于不死不活的境地,曾说:“不要让他们困难,也不要让他们自由,就是对农民的慈悲。”②工:③商:④贱民:处在社会最底层(不属于“四民”)◇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各等级世袭,互不通婚;日常生活各有严格规定,不得逾越,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注:结合教材,以图表法展示社会各等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