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体系确立美国冷战苏联对抗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经互会华约成立德国分裂朝鲜半岛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回顾旧知回顾旧知两极格局形成全面冷战局部热战共产党与工人情报局1、走向联合的欧洲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4、中国的振兴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2013年命题趋势从命题角度上看,高考不回避热点,考查仍将以热点时事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从题型上看,近年高考强调以文明史观、全球史观来研究历史,本单元正是整体考查人类文明的绝佳素材,极可能出综合性大题。在复习时注意把握多极化的阶段性特征,同时结合时政热点,深层挖掘多极化以及与多极化相关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欧共体→欧盟)(原因?过程?特点?影响?)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原因?启示?影响?)(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兴起的原因?标志?政策?任务?影响?)(四)中国的振兴(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欧共体→欧盟)1、原因:2、过程:3、特点:4、影响:政治:经济:思想:关键因素: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②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③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④欧洲相似的文化传统、历史渊源和统一思想的影响⑤法德的和解(1)1967年欧洲共同体的成立(2)1993年欧盟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合一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欧共体→欧盟)2、过程:发展1993年欧盟经济实体经济政治实体欧洲一体化有什么特点?成员国不断增加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从经济领域发展到经济政治外交等领域(可以从成员国组成、合作领域、推进方式等方面思考?)通过和平方式稳步推进(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欧共体→欧盟)4、影响:促进西欧国家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大大增强西欧经济实力。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使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有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经济上:(2)政治上:(3)世界格局上:检测1、“欧共体”形成的根本因素是:()A、联合抗衡美苏B、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联系的加强C、摆脱美国的控制D、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B2.“(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代替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并为建设能够指出未来各族共同命运的具体机构奠定基础。”——摘自《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前言》。下列对该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其时代背景是美苏“冷战”B.其目的是以合作代替对抗C.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迈出了第一步D.预示着一个新的军事政治集团的出现D高考接触:(2010安徽22)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欧盟与它的主要区别在于()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A(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启示2.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表现3.影响: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1)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2)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1、原因和启示(2)朝鲜、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⑴战后广泛的民主改革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⑵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⑶高度重视科技和教育⑷加强政府投资,为国民经济全面现代化奠定物质技术基础⑸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1)美国的大力扶植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启示1、对内进行改革,对外进行开放是日本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同时亦可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