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攸县三中陈浩鸿整体设计本课概述: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一种新的制度由理论变为现实,人类开始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本课主要介绍了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过程、性质、特点和国际国内意义。另外,学习本课可联系必修Ⅱ第20、21课,注意整体的概述和联系。课程标准:1.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主要史实。2.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3.体会列宁等革命者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而积极探索的革命精神。思路设计1、本课的重点是十月革命的背景和苏维埃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性质。2、本课的难点是对十月革命发生的必然性的理解和对十月革命的性质的理解。3、可按问题形式一一讲解。4、注意史论结合,十月革命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5、采用多媒体、讨论、比较等多种手段和形式讲解,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思考。6、注意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7、注重训练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首先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2)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和国际、国内意义。(3)熟悉并理解苏维埃俄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与性质。过程与方法(1)从俄国的特殊性角度分析十月革命发生的必然性,提高学生结合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一系列政策、法令内容及其作用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实施这些政策的必然性和作用,提高学生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辩证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走社会主义道路历史的必然选择。(2)通过对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或建设的方针政策要结合本国的实际,要实事求是,要按经济发展规律来进行。(3)体会列宁等革命者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而积极探索的革命精神。教学设计导入:略一、革命背景客观条件:1、俄国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使其具备革命发展的物质基础。2、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的俄国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3、一战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的爆发。主观条件:1、俄国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2、有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3、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农民。二、革命过程1、二月革命倒沙皇背景:沙俄因参加“一战”而造成国内经济和政治危机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两个政权并存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用: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2、四月提纲指方向为布尔什维克党规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指明了革命发展的方向。3、七月事件抛幻想原因:俄军在前线惨败。影响: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和平夺权已不可能。4、武装起义现曙光5、代表大会是开端内容:1、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2、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3、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意义: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诞生完成学思之窗见教材(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三:革命的性质和影响1、性质: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的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影响:(1)对俄国: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2)对世界: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四:课堂小结:略五:学习延伸: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曾有这样的预言:无产阶级革命要同时在几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才能取得胜利,但是后来列宁根据俄国实际,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问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了列宁学说的正确性,那是不是意味着马克思的学说是错误的呢?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