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田忌赛马》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田忌赛马》教学设计与反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4.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教学重点: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12自然段,从中领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孙膑献计中,领会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机、课件、纸马。教学流程:一、引入,揭示目标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叫齐国,有一名大将叫田忌,他特别喜欢赛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历史故事。(齐读课题。)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田忌和谁赛马?赛了几场?怎么赛的?结果怎样……)2.揭示学习目标。⑴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介绍田忌赛马的经过。⑵从田忌赛马这件事中得到一些启发。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积累一些词语。二、学习“两次赛马”部分1.找出两次赛马的段落。⑴有谁知道本文写了田忌几次赛马?每次赛了几场?(两次,每次三场。)⑵打开书,快速浏览一下全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第一次赛马?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第二次赛马?(学生快速浏览交流总结:1~2自然段写第一次赛马;13~17自然段写第二次赛马。)2.自学这两部分。这两部分内容,老师不讲,相信大家通过自学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能搞懂。能不能完成任务?(能!)⑴出示学习要求:①大声朗读1~2自然段、13~17自然段。②按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田忌两次赛马的经过。第________次赛马的时候,田忌先用_______对齐威王的_______,接着用_______对齐威王的_______,最后用________对齐威王的_________。由于________,所以田忌__________。③四人小组中,选一人说,另选一人用纸马演示两次比赛过程。⑵学生自学。⑶检查自学:①老师要检查大家自学的情况了。先请人来读1~2自然段。认真听,读完了,我要请人到台上来讲一讲第一次是怎么赛的。(指名读。)②一生上台讲述第一次赛马过程,教师演示课件,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田忌赛马》教学设计与反思》③指名读13~17自然段。④另一生上台讲述第二次赛马过程,教师演示课件。表扬:说得真有条理,我们今后说话写文章,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表达。三、质疑,推理1.启发质疑:(出示问题1:看了两次赛马,你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2.顺势设问:(出示问题2: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3.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出示: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4.这个顺序可以随便调吗?我们来做个实验。请四人小组长拿出信封里的纸,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假如我们不按孙膑的计策,换一种方法安排出场顺序,结果会怎样呢?用笔在纸上照样子写一写,推算一下。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快。四、学习“孙膑献计”部分1.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出来,齐威王也想不到,孙膑却想出来了?(出示问题3: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好主意?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按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3~12自然段。可以互相提醒,揣摩人物的语气。比较:夸耀——夸奖。2.四人小组练读——指名四人读——评价——全班齐读。3.小结:谁连起来说一说“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①善于观察②善于思考③知己知彼)五、总结,积累1.总结全文: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初赛失败,孙膑献计,再赛转败为胜的故事。2.田忌赛马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①善于观察②善于思考③知己知彼④从全局出发,不怕牺牲局部利益⑤遇到困难,不灰心⑥骄兵必败……)反思:两次赛马中间的对话部分是教学的重点。田忌、孙膑、齐威王不同的神态、表情、语气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对于这样对话多的段落,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分角色读,也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等。学生在分角色朗读时,立即有同学在小组里主动要求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