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四年级下册62页教学目标:1、通过摆一摆、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应用这关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应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决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长度不同的小棒、直尺、探究报告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1、课件展示:警察抓劫匪(一名罪犯实施抢劫后,经AB——BC的路线往山上逃窜。警察为了能尽快抓到逃犯,经路线AC追赶,终于在山脚下将罪犯捉拿归案。)(幻灯片NO1--2)ACB师:警察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抓到罪犯呢?(学生各抒已见)生1:警车跑得快。生2:AC的路线是直的,而AB—BC转弯了。生3:AC比AB-BC的路程要近些。·········师:路线AC与路线AB-BC围成了一个三角形,这也即警察的追击路线和罪犯的逃跑路线正好围成了一个三角形,那警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抓到罪犯,是不是与三角形的三条边有关系呢?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际操作,分组讨论来研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教师顺势引入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板书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二、操作验证:揭示三边关系(一)分组研究,四人一组,由组长拿出准备好的6根小棒。(4厘米、厘米6厘米、7厘米、10厘米、12厘米)(幻灯片NO3)出示操作要求:1、任意选三根小棒首尾相接,看是否能围成三角形。2、用直尺量出小棒的长度,并做好记录。3、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5、将实验结果填写在探究报告单上。附:探索报告单(如下)(幻灯片NO4)(二)小组汇报交流实验结果1、小组长汇报本组操作探索情况。生1:我们摆出了一个三角形。活动类型操作探索式活动内容三角形3条边的关系的推导活动目的通过摆一摆的活动,借助观察、测量、思考、明确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活动指导任意3根小棒摆三角形。用直尺测量小棒的长度,并做好记录。看一看,想一想1、什么情况下3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2、什么情况下3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我发现了用3根小棒的长度能围成三角形不能围成三角形师:你们剩下的三根能摆出三角形吗?生:不能。师:你们知道剩下的3根小棒为什么不能摆成一个三角形吗?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我们发现剩下的3根小棒怎么连也连不到一起。师:剩下的3根小棒怎么连也连不到一起,说明3根小棒在长短上有着某种关系,你们能找出这种关系吗?(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组1:我们发现较短的两根小棒连起来与最长的小棒相比,发现较短的两根小棒连起来没有另一根小棒长。组2:我们发现较短的两根小棒连起来与最长的小棒相比,发现较短的两根小棒连起来和另一根小棒一样长。组3:······组4:······师:下面我们将能拼成三角形的3条边分开,像上面一样比较一下这三条边在长度上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后汇报)生1:我发现较短的两根小棒连起来与最长的小棒相比,发现较短的两根小棒连起来比另一根小棒长。生2:我发现这个三角形任意两条边加起来都比第三边长。生3:“任意两边”是什么意思?生4:“任意两边”是指三角形3条边中的每两条边加起来的长度都比第三条边的长度长。师:也就可以说:任意一个三角形,它的三条边都存在这样一个特征: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2、用幻灯片展示探究实验中围不成三角形的原因。(幻灯片NO6---NO26)3、归纳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幻灯片NO27)三、应用与拓展1、小明上学哪条路线最近?为什么?(幻灯片NO28)(明确: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2、(幻灯片NO29)3、尽管草地不允许踩,但还是被人们踩出了一条小路,这是为什么?我们能不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幻灯片NO30)4、小设计:休闲广场要建一个凉亭,亭子顶部是三角形支架,现在已准备了两根长分别为4米和6米的钢管,假如你是设计师,第三根钢管会准备多长?(取整米数)(幻灯片NO31)(1)小组讨论。草...